心想生包头站第二天上午,悟后起修——《阳明心学》
1.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止于求。
2.不因助色身心,不因声香味触法,圣人之道五。明心见性《心经》——开悟.宇宙主导论,奇迹是偶然,奇迹是常态,(一生俯首拜阳明),活在道中。
3.王明四句教(天泉证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圣人之学:道与术都包含其中。(1526)
5,中性(心、空、道、不垢不净——无善无恶不二约一、不忘约正)原罪:分别善恶心,无分别心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为中,中是天下之大本,发了要和(疗愈清理,格物致知)(天下之达道,你过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6.开悟之后很荒凉,人生都是阴阳合和,生活好像一场电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根本)
7有善有恶(信念系统、分别心)意之动(区分善恶),夭寿不二,吾休身而已,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改命:中生妙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得相,《道德经》抱圆守一,越抗拒越持续。每一个信念系统都是假的,任何信念系统都不需要,无信念。心是本体,万法唯识,念念叠加,万物能生,生活在静、禅定。
8知善知恶是良知,知是觉。良知:每个当下觉善(不动气,感觉好)觉恶(感觉不好)知善知恶,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行。
9.觉就是,悟觉察是修行的第一步,觉什么?每个当下是动气还是不动气,大道至简。生活的每个当下去觉。是每个当下的感觉。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格物是个格心”致知是致良知,是否良知光明,是否让自己的心无善无恶。
12.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意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善恶全不在物,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王阳明
10.为善为恶是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根本修心,正心,正心先要诚意、诚意是(我现在痛苦,我就陪伴我的痛苦,和我的痛苦在一起)诚意先致知,致知先格物。狂野想象,最渴望的优先显化,
11.格物:格物穷理,研究身体,致知
13.一切境遇都无意义,只是自己赋予了意义,善是好感觉,恶是不好的感觉,为善去恶就是疗愈清理,把感觉不好变为和平。呆在中性中,和平就是家。
14.观自在、致良知。信(相信)愿行(勤而行之)正(正果)
15.物无善恶,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王阳明
16.夫人心本神(心即理),本自变动周流(自动流动,真我就有智慧),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盖住了),只是利害毁誉(离开了中性,意之动)两段。如果我心不动(格物致知、疗愈清理),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与神合一,与真我合一),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王阳明
16.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中庸:中——中性,庸——恒定、不变。我心不动,格物致知。
17.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王阳明
18.去的一份人欲,便得一份神欲。生命当中所有的显化百分之九十九由真我完成,人心本身的心,天理。
19.良知就是觉,你唯一的上师就是你的觉。
20.尔那一点良知,正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 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不愿意接受现实)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没有分别心,不感到他不好,不动气),实实落落(觉他,和他在一起)依着他做去,善便存(像孩子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去笑),恶便去(觉所有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就去掉了),何等稳当快乐。——王阳明
21.压抑的结果会通过身体告诉你.疾病产生。神与我们对话,第一步就是通过情绪,第二步就是通过病。一切的疾病都是压抑情绪导致的。第三步就是生命。明心见性(格物致知)
22.佛是梵文,佛者,觉也。菩提萨埵:开悟的有情众生。
23.问:“知譬如,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婿之七情,七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所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王阳明
24让孩子懂得圣人之学,孩子一生都是幸福的!中国——中庸之国,大本之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