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初级研修班的课程已经结束了,我的90篇日记也已经顺利杀青。回顾这90天,有一种不舍,有一种留恋,有一种竟然顺利熬过来的惊喜,还有一丝丝的茫然,还有些说不出来的其它的感觉。言不尽意,这种心境,如果用一种意境来表达,“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差可比拟。
90天的研修,收获巨大。
通过写个人的成长经历,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沉下心来,好好地关照了自己。我一共写了六篇——《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姥姥》《我的老师》《我的高中老师》《我的高中》。通过回顾这些,我把遗忘在岁月中的珍珠一一捡拾了回来,它们熠熠生辉,照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感觉特别温暖。这也让我对父母师长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父母,那种爱而不亲的隔阂仿佛一下子冰消雪融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感恩和亲近之情。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更重要的是,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仿佛与年少的自己久别重逢。那种感觉,特别亲切,也特别感动。出走半生矣,仍是少年否?是,亦不是。通过写个人的成长经历,年少的自己,渐逝岁月中的自己,与如今的自己,分离又渐渐重合。主我、客我、镜我,不断地分离、交互、融合,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受,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让我有重新生长的喜悦,就像是夏日玉米拔节似的,生机勃勃,青翠鲜嫩,自在招摇于微熏的南风中。而干涸的心灵,也仿佛注入了一湾活泼泼的清泉,欢快轻漾。这就是自家无尽藏啊,无边风月,只在心中,转身向阳,暖意萌发。果然是一念之转天地宽。这就是扩大性自我意识探索的一种形式吧。
不过,这份成长经历还没有彻底完成,写过的这些,主要还是在外围。要想深入地剖析自己,还需要按桑德伯格提纲(三级教材,2011版,第10页)来着手。目前还缺那么点直面的勇气,留待以后补上。
坚持写日记的煎熬,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记忆不是那么可靠的,遗忘随时发生。把一天中触动内心的那些点滴记下,将来再看,就弥足珍贵。而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澄清,一种沉淀。长期写下去,文字表达功力见长,正面表达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生活的观察和觉知也会越来越敏锐,思维也会越来越缜密、清晰。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修心方式。
而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还会有意外的惊喜。明明在下笔时,想的是要表达这样的一个意图,写着写着,却不自觉地写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结果还挺让人满意。这让我体会到,文字是有生命的,写日记的过程是也是自我调整、自我修正的过程。有时,实在想不出来写什么,只有那么一两句话,就先写下来,结果写下之后,后面的几句也就自然跟上了。由此可见,行动比思考更重要。
而写研修日记的难点在于,把日常生活与心理知识结合起来。这个点不太好找。对于我来说,还是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都不知道有哪些心理现象,怎么能联系得起来。老师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确实如此的。虽然老师经常说,知识不重要,意识才重要。我的理解是,那是在基础知识掌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事。就目前来看,我最好还是老老实实读读基础知识。要不然,再往后走,怕是难以为继。
还有,能够举出事例来诠释的心理观点,会记得非常牢。这是真正理解了的缘故,已经把记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当然,能够完成这90天的日记,也很有成就感,自信自尊的指数飞速上涨。
研修也让我很好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止在何方?我到底想要什么?目前,我在做的,主要有工笔画、古琴,心理。如果让我专心地只做一件事,我到底选哪件?朋友说我,啥都想学,怕是啥也学不精,就像是水面上打一棍。是啊,任何一项,要做到比较好,都需要心无旁骛,而我分心较多,这三样都割舍不下。我到底想要什么呢?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而且,心理这一块,我需要打牢基础,还是要沉下心来多看看书。
通过做个案,我发现自己在心理咨询中有明显的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控制会谈方向。虽然知道不能听求助者讲故事,但总是不忍打断他,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且,在给求助者支招时,自己内心也并不坚定,会有疑惑:这对他管用吗?我想,要做心理咨询,有以下几点是我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不是救世主,帮不到他是正常的;心理咨询师只是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求助者;分清心理问题还是现实问题;态度中立,不可以有评判;明确咨询目标,要围绕目标进行;尊重求助者的感受,贴着他的感受走;控制会谈方向;及时整理录音,做好咨询记录。最最重要的是,要想学会游泳,就要跳下水池。
同学砥砺,受益匪浅。参加研修的同学们个个都出类拔萃,日记各具风格,让我大开眼界。同一个心理现象,大家的解读各不相同,让我大受启发。所谓切磋琢磨,互相砥砺,即是如此。组长房革老师的点评,准确而亲切,很能鼓舞人心,我能坚持下这九十天,房革老师功不可没。同组的老师们的交流都很真诚,有她们同行,我很自豪,也很有底气。英赞老师、李新老师、绳静老师、周晓军老师勇猛精进,不只在参加研修,还在课程里做义工,讲公益课,讲沙龙,用实际行动支持到那么多人,我特别佩服她们。朱淑雯老师的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温婉,也让我印象深刻。 另外,权玉兰老师的文章爽利明快,惠婷华老师的细腻大气,孙庆贤老师的理性缜密,丁金波老师的举重若轻,大力老师的厚重温暖等等,我都很喜欢。还有王双老师写到的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视角。还有好几个同学,也都很有特点。与这样的同学同行,宛如穿行在茂林修竹中,神清气爽。虽然这些同学我都没见过,但不妨碍我神往之。同学皆优秀,想来我亦如此。
行动才会有改变。我一直想改掉自己有空就刷手机的做法,只是一直没能改掉。这段时间,也没再想怎样去改掉它,想刷就刷,但是得完成读书和写作的任务。慢慢地,竟然大大减少了刷屏时间,有时,一整天下来,竟然想不起来刷了。越关注什么,就越会强化什么,果真如此。当园里有了草,可以不拔它,多种花就行了。我想改变自己的拖延,于是就天天给自己写一句“我是一个自律的人,我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事情”,坚持了33天。这期间,当然有热血沸腾坚信不疑的时候,也有游移不定怀疑是否有用的时候,但不管怎么想,我都坚持写给自己,写的时间就基本固定在上午八点半左右。33天下来,拖延大大减轻。以前,有时候会有一些想法,但却羞于实践,于是想着想着就没了。超我太强了,就总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怕做不好,总怕被别人笑话。现在,逐渐开始想到了就去做。这不,今天上午刚刚在画室里给自己支了一张画案。临时起意,立刻实施。只有行动,才不会让自己退缩,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改变。
自从开始跟着李老师学习,我先是捡起了小学时就放下的画画,现在我的工笔画已经可以参加学校的画展了;半年前,又开始学习一直喜欢的古琴,如今,也可以弹个《凤求凰》《湘妃怨》了。有梦就去追寻,有爱就去表达,行动重于一切。大好的岁月,与有情人相伴,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有时间纠缠于那些鸡毛蒜皮,又何必局限于爱恨情仇里呢?须知,人生除死无大事,余生真的很贵。
如今,初步放下了完美的包袱,脸皮变厚了。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日记断更了,以前会耿耿于怀,会有内疚和自责;现在却豁达得很,断了就断了,有机会再补上,没机会补,那就这样也很好。答应别人的事,如果做不到,以前会愧疚,会觉得不好意思;现在,做不到就做不到了,时移境迁,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已尽力,做不到就不难为自己了。孔子早就说了,“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不管条件变化,是非黑白,一定要守信的,是见识浅薄的人。老先生实在了不起。以前做不完一件事,就会不安心,非得做完不可。比如拖地,开始干了,就一定干完,即使上班时间快到了,也必须拖完;现在,一看时间要到了,马上放下,因为有更重要更紧急的事。相比以前,自我更灵活了。或者说,自我的调节能力更强了,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不会那么多了。这是自我的成长,我很高兴。
这些变化,是李老师带给我的,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他使我看到了既可以仰望星空,又可以脚踏实地的路,是我在心理学习方面的领路人。跟随李老师学习,先是心理实操课,再是思维训练营,再到初级研修,我感觉自己的思和行终于可以合拍了,越来越有勇气和力量去看到自己想要的,也有信心去一一实现它们。
研修虽已结束,但我觉得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