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的特点(接上一讲)
真正的儒家正统是一定要参与政治的。现在很多大陆的儒家太过于做心性之学,太泛滥,而政治儒学的太少了。在这个层面上我是很赞同蒋庆先生进行的努力,但是蒋庆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我还是不太认可。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太认可他的这个方式,他提出儒教宪政其实是几头不讨好。
我们再看《榖梁传》。《榖梁传》的内容比较少,它的微言大义阐述得要清婉柔和一些。
如果我们想深入研究,可以三传都读一下,但我建议先读«左传»,因为其他的二传是预设你有了基础之后而阐发他们的观点。如果没有《左传》的基础,你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连他们在争论什么、有什么异同,你也看不出来。
《左传》与《诗经》
《榖梁传》的序写得非常好,它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如果你的《左传》读不懂的话,其实也读不懂《诗经》。比如上面这一段,我稍微念几个,“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
如果有人把《诗经》当作文学来学的话,你就忘记了它是一个“经”。孔子删诗书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文学抒情,而是为了规整纲常。我们所说的传承,一定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每个人都有身份认同的需求,你是谁?你属于哪个群体?对群体的历史不了解,其实意味着你并不属于他。你只是想象自己属于他。
犹太人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对自己是谁就非常清楚,无论他们是怎样的颠沛流离,孩子一出生就会教导他祖先的一些事情,他们是怎么被上帝拣选,怎么出埃及,以及祖先做了一些什么辉煌的事情,还犯了哪些错。他们对“经”的纲常从来没有断过,无论经历了多大的灾难,这个可敬的民族从来没有抛弃过他们的历史以及他们以“经”为标准的判断标尺。
我们自称是华夏子孙,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证明有着华夏的基因呢?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是用哪一套的价值标准去衡量自己、衡量别人呢?我们可以自己问一下,然后再问问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个群体?
孔子写《春秋》的目的
接下来我再说一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
《春秋》是一本定伦常的“经”,是常道,也可以说是以自然演变、祖先积累、善劝诫律以警示后人。现代社会的我们接受了太多乱七八糟、似是而非的言论和观点,因此以紫夺朱,异端充当正理,太多了。
夫子编《春秋》目的是什么?他说的很清楚,“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这一段话说的就是春秋的目的,也就是说《春秋》的作用,上可以帮助治理国家,处理国际关系,下可以安顿老百姓每个人的身心。
孔子说,我不想说空话讲大道理。我用一件件已经发生的事作为例子分析给你们听,呈现给你们看。人世间什么都会变化,但人性没有太大变化,我把这些人物事件一件件、一桩桩摆上来评论分析一番,你们会发现先贤周公的周礼是多么重要啊!
你会明白一个失序的社会对每个人的伤害有多大!你会发现,我要告诉你们的道德伦常不是宰制你们的,而是担心你们违背之后,最后落不下好下场。戒律不是宰制,而是前人给你留下的保护伞。
我们读《左传》,如果读不到这些心声,就不会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审时度势、守正去邪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什么是传承?
我们经常听某些人说,我有文化传承,而另一些人他是没有传承的。你有一个活人的师傅能传一些独门技术就叫传承吗?念过私塾就有传承吗?恐怕是物以稀为贵吧?传承不在于有没有直接的得到传授,而在于精神的契合和接续。
孟子与孔子隔了约200年,但相比子贡呢?子贡应该更是传人吧?但亚圣不是子贡,而是孟子。所以什么是家法?得精髓者得诸夏之家法。我们不可以妄自菲薄,说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以为非得要有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给你传一个秘笈,然后你就有传承的了。真正的传承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学《左传》?
最后讲一讲为什么要学《左传》。学习春秋,就是要明白这个世界的事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那点道德条目、教条执行就可以的。
坐在家里想的一套或者深山野林里修了一套,要拿到现实中去试验。乌托邦再美也得要实现。面对现实问题,特别是那些与你利益相关的事情,你才明白没有那么简单。你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有道德,别人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缺德。
所有的好话、大道理要亲自去做过、试过再讲出来才算。不要教孩子那些高大上的空话、套话,让他们去背。不要只告诉孩子伟光正的一面,诚实一点,像夫子,把一些真相摆上来用放大镜去看,你能不能看到那中间有人类光明的一面,但也有人类幽暗的共性。
我们没有我们自己想的那么有道德。我们经常是自己跟自己打架的超级矛盾的综合体。现代社会,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面临的是全球文化融合,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价值虚无和相对主义。
什么叫相对主义呢?现在的佛系道系青年就是相对主义,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相互尊重,平起平坐,反对虐猫的和反对虐狗的,与“虐待自己的猫是我的自由”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也会平起平坐,没有高低。贬低恶趣味就是“不尊重人权”。
“只要不伤害别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你如果承认这句话,那么你必须进一步承认:我可以在我自家的院子里面种植毒品,而且自己吸食,因为我没有伤害到别人。但太多人会赞同前者否定后者,因为我们是矛盾的混合体。
我们对“功利主义”望文生义地讨厌,像躲避瘟疫一样尽量地撇清跟它的瓜葛。但我们时刻计算的却是功利的得失,而且还会功利得很短视。所以这个时代要在混乱中立得住,不随波逐流,就要有一个“定海神针”。这个神针,不要去向与你一样混乱的人那里去学,要向经历过风雨的人、真的立得住的那些人去学。
如果身边没有,就在历史经验里面去找。回到源头,就像犹太人一样,找到本民族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太史公劝诫我们不要“奋其私智不师古”,这跟犹太人说的敬畏神灵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个道理。
我们在这个时代去学《春秋》,我是很期待大家能够参与到我们正典,于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和成长。让我们一起回到源头,一起去追寻我们文化的正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