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
第一章 神往五百年7‖荀子的与时俱进

第一章 神往五百年7‖荀子的与时俱进

作者: 莫小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14:38 被阅读95次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

从中国思想发展史角度看,荀子很不幸,因为他出生的年代,较其他诸子百家代表人物晚了一些,大争鸣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了“荀子游学”推广自家思想的事迹,称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按这个时间点来说,大概是公元前240年前后,当时秦国嬴政已经继位多年,距离秦“统一六国”翘首可及。

所以,轮到他发声的时候,百家争鸣时期已经接近了尾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车轮即将开到眼前。

但,这并不影响荀子的成就。荀子对发展儒家思想,最大的贡献就是“与时俱进”。

我们知道,孔子从来不讲“天理”。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孔子是讲天命不讲天道,懂人心不讲人性。”

孔子不讲“天道人性”。这一点就连他的弟子子贡也很纳闷,于是就问:“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其闻也。”意思就是:老师,我为啥从来没有听到过你讲性与天道呢?

这个疑问被《论语》记录了下来。

莫小谈以为,孔子之所以不讲“天道人性”,是因为他自以为讲不好。

他认为“道”这种东西已经被老子讲的很透彻了,自己不可能超越老师。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孔子认为春秋时期,各路诸侯都还尚且有“尊王”这层遮羞布,还承认姬姓天下共主的名份,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更应该是唤醒人们去追寻逝去的周朝礼制,讲究“仁义”。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七雄相互争霸,谁还顾忌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的空架子呢?况且,在荀子到处讲授自己思想的时候,东周王室已经被秦所灭,哪还有恢复周礼的可能性呢?

所以,荀子认为,儒家思想必须要与时俱进——讲天道言人性,扬当年孔子所不扬。

那么,荀子所讲的“天道”,和道家所讲的“天道”,是否一样呢?有差别。

道家认为,“道”就应该“法于自然”,无为而治,顺应大自然的脚步,一步一步的随波逐流。

而荀子所讲的“道”,就是用有为的方式来利用“天道”,最终为人民服务。

《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他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他的意思就是:天啊,不会因为人怕冷就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怕远而不再广阔,君子难道就会因为小人而藏匿君子之风了吗?

所以,荀子又问:“如其顺从天而颂扬它,怎么不掌握和控制天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生产服务?”

你看,荀子把儒家思想发展的更具有广度和深度了。就是说,君子要坚定行君子之风,人们要善于利用大自然来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人类,这就是“道”。

老子之“道”,是一种无为之道,而荀子之“道”,是一种有所作为之“道”。他发扬的儒家思想,却又与道家思想划清了界限。

这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对发展其思想的贡献,他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可惜他缺少了争鸣的对手。

相关文章

  • 第一章 神往五百年7‖荀子的与时俱进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 从中国思想发展史角度看,荀子很不幸,因为他出生的年代,较其他诸子百家代表人物晚了一些...

  • 荀子 劝学篇【7】

    原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 荀子的故事《荀子劝学》

    在齐国的都城临淄,正对稷山的西南门附近,有一排排精致的学舍,里面不时传出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这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稷...

  • 行走日记 (7)神往的威尼斯

    行走日记【6】 火车在奔驰。 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意大利农村的田园景色,似乎和中国农村相似,我没有一丝丝陌生的感觉。只...

  • 神往

    自信而狂傲扬起的嘴角 是你的微笑 轻轻地落在我的心底 像一拘温泉 ...

  • 神往

    想走到离月亮近点的地方 那里有一片夕阳下的橙色 绚丽多彩 那里有一颗旈星晶莹剔透 和一弯残月秀丽如颜 那里清风徐徐...

  • 【神往】

    沉默,厚道, 莫非,你成道了。 也许,你本来就是神。 男神?女神?反正你挺神的。 否则, 我怎么会向往你, 我又怎...

  • 神往

    神往 ——献给灵魂无处安放的你们 走心、走肾之外 还有一种交往关系 叫走神 没有金钱、没有物质 也没有过多的言语 ...

  • 神往

    那种同样的神往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之中,就是藉着一种媒介重新看见自己,和人们。镜子不是好的情人,它不分贵贱没有亲疏地看...

  • 神往

    摄影:华夏 薄雾滩涂浸晨光,徙迁离群宿海塘。 寒霜裹羽犹似雪,孤影昂头顾朔方。 金窝饱食终途中,千里寻觅引神伤。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神往五百年7‖荀子的与时俱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vj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