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建邺、江宁、应天府......南京古往今来那么多地名,我却独独偏爱“金陵”——几分霸气,几分繁华,几分传奇,又几分温柔,几分落寞,几分烟火气。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金陵图》
许是因为语文老师诗意的描述,许是因为历史书中起起伏伏的多舛命运,许是因为文人墨客的兴亡悲叹,许是因为那“金陵十二钗”的离合悲欢......还未踏入这片土地,便无端地觉得,这该是座有情怀的城市。
“偶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 (吴敬梓)
也不免好奇,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才会给予漂泊的游子一种故乡一般的归属感?
开学报到,与父母驾车去鼓楼校区游玩,汽车驶入窄窄的小巷,破旧的居民楼,头顶上黑压压乱作一团的电线,车辆和来往行人的拥挤嘈杂......仿佛被时光遗忘,全然没有现代的气息。我有些恍然,连家乡那个偏僻的小镇,如今或许都找不出如此陈旧的景象。
该用什么形容她?
——沧桑
一个词便这么突兀地跃入脑海。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千古帝王梦。
千古伤心,繁华落尽。
可她依然盛满了温暖的人间烟火。
每一棵树,每一条街,每一座桥,仿佛都藏着满满的故事。
走进隐藏在市井之中的校园:没有门禁,称不上多么大气雄伟的校门,茂盛的梧桐遮住了烈日,撒下片片阴凉......颇有一种十几年前青春片的感觉。
树荫下眉眼温柔的小姐姐在卖刀笔油画;有顽皮的孩童到处乱跑,游客们在兴奋地留影,却并不让人觉得烦躁;草坪上坐着一对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头发花白,直叫人感叹岁月静好......
我似乎隐约感受到了南京的情怀,那份历经风雨洗涤后的宁静与包容,莫名让人心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67162/61280b0cdac52947.png)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繁华风月,缱绻风情。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沈沈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游船外是悠悠的河水,婉转的歌声,纷然的灯火,清亮的月光。
倚着窗子,望着秦淮河水发呆。乐声如穿越时光而来,恍惚间,不知是走进了朱自清与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是走进了那繁华热闹的金陵城。
这,大抵该是金陵的又一份情怀,那风云岁月里的浪漫与诗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67162/b0cfeed7bb44c3d9.png)
一个学期下来,课程很多,唯一让我抛弃手机、全神贯注,恨不得把每一句话装进脑子里的,是胡阿祥教授的《行走南京,品味金陵》。
听他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的传奇趣闻;
听他说南京大大小小的陵园和博物馆;
听他说每一条路名字的由来;
听他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南京的历史变迁。
原来那满城承载着浪漫幻想的并非法国梧桐,而是法租界里移栽的英国梧桐。
原来那梧桐树整齐的三根枝五根杈中饱含着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的深意。
原来“龙蟠路”“虎踞路”“经天路”“纬地路”中有那么多的期待。
原来“乌衣巷”、“琵琶街”、“秣陵路”大街小巷,那些地名里都是满满的故事。
两个多月过去了,听到的许多知识都不记得了,却记住了《盼兮》这首深情的歌,记住了老师描述南京的那样一句话:
“你征服了我,但你却成为了我。”
关于南京的古诗词太多,风流往事太多。
究竟是金陵的情怀滋养了诗人,还是诗人的情怀塑造了金陵?
南京的情怀不止于温柔的秦淮河水,不止于风云变幻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也不止于血泪交织的民国旧影。
多少红颜泪,多少英雄气,多少战火硝烟。
这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
那么多的屈辱与伤害,那么多的浮沉与兴衰,将她雕刻成今日的模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67162/92665b9ddf6d1d03.png)
她被称为“博爱之都”,温柔,包容,带着历史的沧桑,充满柔情与气度。
风雨依旧,城墙依旧。
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和皎洁明月依旧。
于彼岸,望金陵。
中山陵的梧桐会黄。鸡鸣寺的樱花会开。秦淮河的灯笼会亮。老城墙的风雪会白。新街口的欢笑会绽放。人们坐在汤包店,要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还有互相骂着呆逼的快乐。留在这里,因为青春留在这里。我不是要居住,而是要阅读。无论你还在不在这里,我都能读到栖身每一页安眠的你。
张嘉佳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