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必须做好本质工作
在工作中选择教育,必须做好本质工作,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人抱怨当下的教育弊端,的确,目前教育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工程,短期内可能无法见效,因此,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各种懈怠,无法实施真正的教育。比如:
他们责备现在学生的质量一届不如一届;他们抱怨自己的薪水收入与付出的劳动不对等;他们也抱怨现在干扰正常教学的事情太多;他们更是抱怨当下教育理念、制度等各类弊端……从来不反思自己如何再内卷中突破,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于是乎,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理由躺平,他们觉得眼下的教育现状与自己远大的教育理想极不相符,但也无动于衷,于是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者过着“年年岁岁课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日子。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过着抱怨、简单调、枯燥的教育生活,努力工作,抱怨不断。这便是多数教师的生存现状,被严重内卷。
我特别不喜欢这一类教师,作为我自己来说,很害怕自己陷入职业倦怠中,因此,常常告诫自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更新专业知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当时代变化进步时,才不至于被轻而易举淘汰。
谈到教育,离不开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到底重不重要?一定重要,因为成绩是目前唯一能够公平测定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有些片面,且国家大力提倡基础教育要弱化成绩,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教育中,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教师始终把成绩当作核心,因为除了成绩,他们几乎无从开展教育,他们认为素质教育与应学生成绩相互冲突,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学习成绩,而要想提升成绩,就不能搞素质教育。很多教师、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测评中取得好成绩,用尽各种手段来“威逼利诱”孩子“上钩”,直到孩子考上大学。但孩子考上大学后,甚至走上社会,他们能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则大多不受关注。因此,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大抵是从一年级到考上大学,只有在这个阶段,家长、老师们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教育基本躺平——只想努力教书,不愿提升自己。我称这样的老师为“躺平教师”,也就是他们从走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刻起,就停止了专业发展。在他们看来,只要兢兢业业教书,然后在六十岁退休,这样就可以“桃李满天下”了。于是,在教学岗位上涌现出一大批“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没有现代教育方法,凭着“死下功,下死功”的自信,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打着“合格”标签的标准化器件。
如果有人要搞素质教育,他们一定会横加阻拦,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耍花样”,影响学生成绩的发展,。尽管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但他们依然战战兢兢,舍不得把一分钟花费在这些看似“无用”的素质教育上。
对于素质教育,他们认为太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极力反对。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品尝过素质教育的真实味道。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孩子可以学习成绩很好,也可以非常棒的身体素质,亦或会一到两门艺术技能,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很好地处理生活、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很多人看来,拥有好成绩的学生必须戴着厚厚的镜片,脸上是不喑世事的呆萌,同时更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亦或“巨婴”。殊不知,走上极端的也往往是这类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呢?孩子心里极度压抑自己个性的发展,当某天导火索爆发的时候,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伤害自己和别人。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一旦别人哪方面比自己优秀心里就会极度不平衡,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点也不矛盾。素质教育倡导的是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不否定学生的成绩,但学生成绩从来不会太差。一个好老师,一定会让学生素质和成绩齐头并进。有人说,没了成绩谈素质,太过理想,没有素质谈成绩,才是正道,素质,在他们眼里,几乎是那么不值一提的事。
因此,选择教育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什么是本职工作呢?我认为既要提升学生素质修养水平,又要去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成绩虽然不是教育的目的,到一定会作为素质教育的额外礼物。做到两点,方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然而,当下却只见成绩不见人。既然进了教育的门,做了教育的人,那么就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促进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当社会各界人士都在贬低教育弊端时,我们唯有继续努力学习,才能不忘育人初心。
2022年5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