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PMskill
「豆瓣专栏」初体验

「豆瓣专栏」初体验

作者: 人间的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14-02-18 17:37 被阅读1676次

    豆瓣阅读现在推出了200来个专栏(官方介绍),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许多已经开始更新,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下面就是我初步体验豆瓣专栏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内容

    我个人订阅的专栏都是偏专业的,比如投资理财,技术,设计......从内容上来说,这些专栏整体上质量还是不错的,毕竟作者基本都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而情感,旅行,乐活这一类偏生活的专栏我没怎么关注,看过的同学可以评点下。

    一个专栏是否能吸引读者,从作者的写作态度上就能看出来。有的作者会先认认真真写个导读或者序言,把专栏的目标读者,大致内容和基本结构梳理一番,谈一谈自己的写作计划,和读者互动,共同探讨;而有的作者只是把网上已有的东西往专栏里一贴,或者把一堆不成文的资料链接放一起算作一篇专栏。前者的专栏我很愿意读,同时也会推荐给好友。而后者这种敷衍的态度不但对自己不利,对豆瓣阅读的品牌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相信豆瓣阅读的编辑会好好重视这些问题。

    产品

    从产品层面上来说,豆瓣要做的还很多。首要的就是排版问题。对于电子书,豆瓣阅读会进行严格的重新排版,以优化阅读体验。但对于专栏的排版,豆瓣阅读好像很不上心,要我用四个字来形容,那真是「惨不忍睹」。豆瓣的编辑似乎并没有对专栏内容进行处理,各种缺标点,多空格,错别字,排版混乱的问题层出不穷。另外不支持链接跳转以及图文混排效果糟糕等产品本身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相比之下,多看阅读对杂志编排的用心值得豆瓣学习。

    豆瓣阅读在互动方面做得不错,其中弹幕式的批注是亮点。但在强化读者和作者交流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优化的地方。有作者吐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全面地看到读者的反馈,现在的批注,评论和分享都散落在各处,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相比一次性写作的电子书作品,专栏更依赖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有很多作者也会根据读者的反馈进行写作计划的调整。如何优化这个交流的平台,是豆瓣阅读团队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商业模式

    豆瓣专栏的的口号是:「世间之事,经验之谈。聚焦非虚构类写作,关注理财、职场、生活、情感、行业等普通人的方方面面,通过他人,提升自己。」这也是和传统媒体专栏所不同的,写作门槛低,内容更为细分,一方面造成很多人对文章质量的诟病,吐槽其「不过就是博客」,另一方面也确实汇聚了不少专业的内容,这一块的受众还是颇多的。

    其商业模式和豆瓣阅读的电子书一样,专栏前三篇免费,之后可以作者自行决定是否收费,豆瓣阅读和作者三七分成。个人以为,愿意为专栏付费的读者并不多,它毕竟不像连载那样扣人心弦,也不像完整的作品那样质量上乘,即使要收费,单价也不会高。就我来说,愿意付费的前提要么是内容极其有用,要么是写作极富个性,而且这些内容肯定得是豆瓣阅读平台独有的。好在豆瓣阅读培养了部分用户的付费习惯,专栏则可以进一步黏住这些用户。而要达到为作者带来不菲收入,为整个平台带来丰厚盈利的目标,豆瓣阅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现在真正在豆瓣阅读上「赚到钱」的基本还是那些小有名气的红人。另外,撇开直接的收入,豆瓣阅读的平台对于作者的人气积累和知名度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它能吸引众多作者入驻的原因。

    除此之外,专栏中更为细分的内容对于精准营销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某些偏品牌类的专栏。豆瓣借助平台的力量和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也许可以帮助作者将其潜藏的商业价值变现,同时也拓展自己的盈利模式。从长远来看,整个豆瓣阅读的生态系统还是很有潜力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推荐

    以下是我订阅的觉得质量还不错的专栏,大家发现有什么好的也欢迎推荐:
    跑赢CPI
    帝都本格日本料理
    正解:从写作文到写作
    设计师的HTML手册
    烟波至爽,数据为王
    About Face
    估值的象限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算有趣或者有用,欢迎随意打赏哦,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埋头苦写,么么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专栏」初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yh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