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当初,契丹将领李楷固,善用套索及骑射、长槊,每次冲锋陷陈,就像鹰隼飞入鸟群一样,所向披靡。黄麞之战,张玄遇、麻仁节都被他用套绳生擒。又有一位叫骆务整的,也是契丹将领,屡次击败唐兵。孙万荣死后,二人来降。有司斥责他们来晚了,奏请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等人都骁勇绝伦,能尽力于他的主君,也必能尽力于我国。如果抚之以德,都能为我所用。”奏请赦免。他的左右亲信都制止他,狄仁杰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岂能顾及自己!”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二人。狄仁杰又请求给二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派他们将兵攻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零七
唐纪二十三
公元700年7月——705年1月
共4年7个月
则天顺圣皇后下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
1、
秋,七月,献俘于含枢殿。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氏。召公卿合宴,举杯对狄仁杰说:“这是您的功劳。”要赏赐他,狄仁杰回答说:“这是陛下威灵,将帅尽力,臣何功之有!”坚决推辞不接受。
华杉曰:
狄仁杰坚决不接受赏赐,这非常重要。读者注意看之前,他要进谏救下二人性命,左右亲信都劝他不要说话,因为二人仇家太多,你救他们,就会得罪人,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带来多大麻烦。所以,“不得罪人”,“不惹事”,就是好多人理解的“明哲保身”。殊不知这儒家的“保身”,并不仅仅是保命,保安全,这要保一身正气和清白,保自己的使命和职责。那战场上的“仇”,根本就不是私仇,而是各为其主的职务行为,这二人来降,就是国家得到两员猛将,这是狄仁杰作为宰相的最大职责,岂能不说话!
至于二人立功受奖之后,仇家们自然更加愤懑,你杀了我家父兄,如今爬得比我还高!狄仁杰如果再因此受赏,那也要记在仇恨簿上了。狄仁杰坚决不受赏,没有得到利益,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是为了国家,那私仇也就化解了。这又是“明哲保身”,为自己避仇保平安。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理解“明哲保身”的两面。同时,学习狄仁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私心,永远都没有私心。没有私心,你就能得到言行自由,言所欲言,勇往直前。
2、
闰七月二日,太后车驾还宫。
3、
闰七月十三日,任命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实质宰相)。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李峤免职,任成均祭酒(国立大学校长)。张锡,是李峤的舅舅,所以免除李峤宰相职务。
4、
闰七月二十一日,吐蕃将领麹莽布支入寇凉州,包围昌松,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与他交战于洪源谷。麹莽布支的士兵盔甲鲜艳华丽,唐休璟对诸将说:“论家兄弟既死,麹莽布支新为将,不习军事,诸贵臣子弟都跟从他,看上去似乎很精锐,实际上容易对付,请让我为诸君击破他。”于是率先披甲陷陈,六战皆捷,吐蕃军大溃,斩首二千五百级,生擒二位裨将而还。
5、
司府少卿杨元亨,尚食奉御杨元禧,都是杨弘武的儿子。杨元禧曾经顶撞张易之,张易之对太后说:“杨元禧,是杨素一族;杨素父子,是隋朝逆臣,子孙不应在朝廷做官。”太后听从,闰七月二十六日,太后下诏:“杨素及其兄弟子孙皆不得任京官。”贬杨元亨为睦州刺史,杨元禧为贝州刺史。
6、
八月五日(原文为闰七月,根据柏杨考证修改),任命魏元忠为陇右诸军大使,出击吐蕃。
7、
八月十五日,太后想要建造大佛像,命天下僧尼每天捐献一文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进谏,大略说:“现在寺庙的规格,超过皇宫。这样大的工程,鬼神并不出力,全靠人的劳动,所用的建材物料,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全靠土地的产出,如果不压榨百姓,又怎么能弄到手!”又说:“游方和尚都假托佛法,误导世人;大街小巷,都有读经的场所;市场闹区,也有佛堂精舍。催促捐献布施,比管家征税还急;做法事的需要,比皇上诏书敕令还严厉。”又说:“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施舍无限,等到侯景之乱,三淮巨浪沸腾,五岭狼烟四起,满街的寺庙,没有一座能救国家危亡之祸,满路的和尚,又岂有组成一支勤王之师!”又说:“就算让和尚尼姑们都捐款,也收不到所需费用的百分之一。佛像造那么大,不可能露天放在那里,盖上百层高的大楼,害怕遮盖不住,其余配套楼宇走廊,也不能没有。如来佛祖创立佛教,以慈悲为主。他难道愿意这样劳役人民,来装饰自己的虚名吗?”又说:“近来水灾旱灾相接,边境也未安宁,如果耗费官财,又竭尽人力,一旦一方有难,又拿什么去救援!”太后说:“您教朕为善,朕怎能违背!”于是取消工程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