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转世再生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转世再生

作者: 晓云感恩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4-20 13:41 被阅读0次

第八章 转世再生

身体和心无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心两者各有它们创造和延续的因缘。

身、心是不同因缘的产物,因此要止息这两种连续现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缘。年老、意外、饥荒等耗去了身体的因缘,但却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摔得完全粉碎,不再是个碗了,而米却依然还是米。很幸运的,所盛物永远不会成为容器,否则“蛋炒饭”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于心识之流的因缘在身体死亡之后仍然继续,所以除非有什么阻碍,否则心识便继续下去。只要仍有自我,就有二元对立,那就造成业力;而业的能量,就是不管身体发生什么,都让心识之流持续下去的缘。心的连续就是所谓的再生。因为心具有色蕴的习惯模式,所以转生通常和取得某种物质形体有关。

然而要出现转世,即心识的相续,倒不见得身体一定要死亡才能发生。每当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再生了。如果我们生气,就生在地狱中;接着,为了安抚自己,以服用镇静剂或毫无节制地进食来麻痹自己,让心变得愚昧,那么我们就在畜生道中投生了一阵子——这就是业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现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境界,现在的心又创造出缘起,决定了将来心的状况。

成佛是相续心识的唯一障碍和对治方法。成佛摧毁了“自我”的妄见,从根切断了心的相续;也可以说,把种子烧毁了或者关掉投影机,电影便完全消失。

转世再生和永恒的灵魂毫不相干,佛教中并没有永恒的心这种概念。虽然今天的心和昨天的心不相同,但没有昨天的心,就不会有今天的心——两者不同,却又不是完全不同。心就像河流,是连续或是过程,现在的状况和以前的状况,并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

就算是几分钟或几秒钟之前的心,现在也已经改变了、已经不同了。如果昨天和今天的心完全一样,那么就不需要记忆;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可能忘掉任何东西。无常和变易使记忆、遗忘和所有心灵过程成为可能。

如果心是永恒的,你就无法加入或减去任何东西,因为永恒是不可移动、不可变易的,永恒也不受时间、空间、方向,特别是活动的影响。心的活动必然包含变易,这就是无常。与心的移动和变易有关的念头和意识,对于永恒的心不可能有任何影响,因此,永恒也是无法表达的。如果你的心是永恒的,改变对于某种事物的感受就不可能,因为根据定义,永恒否定了变易的可能性,而移动与成长包括在变易之中。永恒的灵魂也不会比较好,因为这种改变会扼杀了灵魂的“永恒性”。

相关文章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转世再生

    第八章 转世再生 身体和心无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

  • 见地与修道

    见地与修道 ——读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不是佛教徒,纯...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空性

    第四章 空性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佛法中...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两种见地

    上篇 正确的见地 第一章 见地 简单地说,见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没有基本的见地,你就不知道现在位于何处、目标是什...

  • 本性光明——《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方面,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佛教的元素:出家人,寺庙,很多人手上戴的佛珠;另一...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禅修

    第十五章 禅修 禅修是训练心灵最直接、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许多论典中都认为,即使你非常博学,做了广泛的分析,...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自我的观点

    序:自我的观点 你的心一直毫无选择地吸收各种影响力,在你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这些内在化的影响力成了你的想法、感觉和信...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心的训练

    第十四章 心的训练 如果你锻炼身体的话,身体就会变得更健康、更强壮、更受你的控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心。讽刺的是,...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止观(止

    第十六章 止观 (止) 止观是一切其他禅修技巧的基础,它能产生宁静、专注与清明,这些都是使其他修行产生效果的重要因...

  • 【书摘】为什么真正的佛教徒能做到爱一切众生 摘自《佛教的见地与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 第二章 道的选择 【第73页:】 在修习菩提心和慈悲时,维持正见(如“空性见地”、“无我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转世再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dv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