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品读经典,滋养人生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顺利收官,引爆了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大讨论。而央视正是想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后又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它的形式可以说是别开生面,颇具匠心,参赛选手下至7岁女童上到花甲老翁,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诗词达人。每位上台选手与“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场面十分震撼。除了选手间的激烈对决,更吸引人的是点评嘉宾对题目和诗词所做的解答,让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界限,潜入古人生活的意境。它真正调动了全社会观众的兴趣,让千万人积极地参与其中。在飘荡着浓浓年味的空气里,带给了我们一场难得的诗词视听盛宴和国学享受。
何为经典?“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经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网友的留言真正体现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那些经典诗词,给忙碌的当代人所带来的那种精神依托和归宿。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了更好的发展土壤。中国古典诗词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正是因为它有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作用,因为能让我们在品读唐诗宋词的过程中,穿越历史的界限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情感意境之美。
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他们同台竞技,最后桂冠被来自上海的16岁女孩武亦姝所折。自信古典的气场,行云流水的答题速度,令台上选手心服口服,在台下也是圈粉无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送你的,就送你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现代人给不了你。”这是武艺姝留给观众的话,没有明星偶像,她把李白、陆游、苏轼作为自己的偶像,与诗为伴。家境贫寒的抗癌农民白茹云,是诗词支撑着她一路走来,活出自己的精彩,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来自抚顺的选手王轶隆知道自己的母亲在节目比赛期间要进行手术,毅然决定放弃录制回家陪伴。这份质朴而温暖的孝心,不正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现代回声吗?他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诗词的陪伴,所以才会更加坚强,才会滋养出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死记硬背,就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硬死板;感心动情,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经典才慢慢苏醒。从《百家讲坛》到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以及现在的《中国诗词大会》,它们是一枝枝春花,向我们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正在到来的讯息。相信中华文化明天的风景一定会更加耀眼动人。
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一味追名逐利,只会让你的生活黯然无味,品读经典,才能滋养出诗意人生。
文/16园林 宋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