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到“象山书店”给侄儿买教辅书,简直像参加了一场物质交流会。那里目之所及,都是书,盗版的、正版的,都充盈其间,书类单一,几乎都是教辅资料。顾客摩肩接踵,穿梭如流,全是来给孩子买学习资料的。生意一茬接一茬,据说要忙到晚上12点打烊。再抠门的家长在这里也大手大脚,毕竟,再穷不能穷教育。
书店生意兴隆,老板一家四口分工明确。老太立在人群里负责导购,言语安详。老头和儿媳妇立在货柜后,忙不迭地结账收银,面目冷漠。彪悍的儿子扎在门口看似迎送实则监督进出的人流,神色怪诞。
在书海浸淫多年的老头养成了一门绝活,可以一手抓起书,一手按着计算器,嘴里同时报着价钱,还能不时从镜框上方抬眼看一下从门口出去的每一位顾客,利剑似的目光射向他们手里的书,扫描是否付了钱。
我买了两本《新领程》54元,一本《写字高手》17元,总共71元。问他可不可以抹去零头。
老头肥厚的四方脸上,立刻显出不容商榷的神色:“不得!已经打过折扣!”并把正要装进书袋里的书拿出来,搁在柜台上,接过另一顾客递去的书。
我们县城是“文兴”“象山”和“桥东”这三家书店独大,它们霸占市场多年,彼此恪守自己的“书道”,不竞争,不打价格战。
“文兴书局”专做初中,最绝最毒!老板在党校挂职,店里主要由他妻子经营。说是书局,其实也就5-6平米的逼仄小店,因为毗邻二中大门口,租的就是二中的店面,上风上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个老狐狸深谙门道,店里的拳头教辅书《学海风暴》,网上根本就搜不到,想是与出版社约法三章不做电商,从源头上绝了“后患”!因为与二中学校和老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班级每个学期每个孩子都要在店里至少买三种指定的教辅材料。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而且一口价,姥爷价,不二价,爱买不买!一本102页的《学海风暴》标价55.7元,七折后,正好40元。初三按六门算,光这一样教辅书就是240元!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从来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供求关系。
这样的书店,在我心里是不屑称之为书店的,充其量只是一个“暗黑市场”。我无比怀念读大学时常逛的“三特书店”。它起初只是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店,一边卖文学名著,一边卖各种热销书,还有一间要穿过露天走廊的小仓库卖旧书。几乎全是盗版,价格三到四折。虽然它离吹嘘的种类特多、书质特优、价格特廉有一定差距,但是的确带给许多人以精神和营养。老板五十开外年纪,经常斜背着一个长及肚脐的黄色帆布包。(1999年那时还没有微信,全是现金买单。)人很谦和,即使你天天去逛去偷“知识”不买他也绝不白你一个眼神,买书结账有零头他会主动给你抹去,偶尔差几块钱他也只是笑笑。天气晴好的午后,他常常在门口摆上电子琴,优雅地弹着一曲又一曲熟悉的歌,不管过路人的异样眼光。他儿子有时会来替他,穿一身黑色西服,单肩背着那个黄色的帆布包,顺眉顺眼。
虽然读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大学,虽然没有去过大城市开开眼界,但是大学三年的时光却因为三特书店的存在让我觉得生命的丰盈岁月的安然。几乎每个周末,我和同学不是在三特,就是在去三特的路上。后来的三特书店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在市中心附近的银座广场二楼盘了四五个店面,不仅经营书籍,也卖文具玩具;除了依然兜售种类丰富的书刊,也开拓了辅导资料这一块“市场”……
如今的书店只有买卖,没有一点阅读空间!只有暴利,没有一点人性化!买卖的背后,是文明的没落!暴利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勾当!
如果说书是城市的灯,那么书店就是那华美的灯饰。
再小的一个城市都该有它本来的样子,书店也是。好在还有新华书店,那里不仅书类繁多品种丰富,而且努力营造出一种阅读的优雅感,粉饰着城市文明。新华书店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安慰着我们,其实我们并不伧俗,我们的城市多少还泛着书香。
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一定是书店的模样!愿新华书店这一书市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能够在这闭塞落后的小城市不被吹走!愿热爱读书的孩子被知识所宠爱,被上天深深眷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