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学原理
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
吾人将之视为「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凡亲身实践过此种教育方法的父母、教师,亦必皆论此言不虚,其高明处可用「合乎人性、顺乎自然、简单易行、深远有效」十六字来概括。
吾人把此种教育方法命名为「儿童读经教育」。其实施方法的核心内容,几千年前的中国早已有之,现今所推广的「读经」理念,则更包含三个重点:
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慢慢自懂」。
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
教材重要而现成,教法简单而有效,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在最黄金的时代,用最经典的内容,以最简洁的方法,培养最优质的人才,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在本书的开篇,吾人即郑重宣说几个基本观念:
文化自觉.理性会通
一、人类理性本自相同,唯各民族之开发各有特色。虽各有特色,而不碍其可以相通.一个有理性之自觉者,知同一理性之展现必有不同之面貌。故面对不同文化之多采,不但不慌乱,反而将因其丰盛而欣悦。一个有理性之自信者,知不同之文化皆一理性所成就。故虽一族不能齐备,一时不可兼得,不但不自弃,反而有会而通之之大愿。民国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难免显得有些慌乱而自弃。吾人以为此种心态,非一个具有理性自觉的知识分子之所当有。若有之,则非天下家国之福,亦非世界人类之福。
二、理性之自觉不易,须由文化以教养之。各种文化虽皆足以教养理性,但最方便的是各民族先以其自己的文化传统以教养之,养之有所自觉后,乃能遍观其它文化而有以叹赏学习并消化之。吾人深信西方人有其文化传统,可以教养人之理性。同时,吾人亦相信吾族有吾族之文化传统,可以教养人之理性。但因我生于此土,故首先以学中国文化为便,况且吾人之学中国文化,不只是为了开发自己,同时也为了提供我族文化以飨予世界。如同西方人先学其文化,然后提供其文化给予于我一样。故中国人而不学中国文化,理性将很难有正常的开发。如此,则不只对不起自己祖先,也对不起整个世界。所以如果吾人继续仿效民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所为,唾弃自己的文化,不但得罪于自己的祖先,必将永远得不到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尊重。
浸润古文.涌身千载
三、学习自我文化的快捷方式,当然是读自我文化中的书籍。而我国传统中的书籍文字大体是文言文,自古文言文之创立,使中国文字表达,有一定的格式,虽在三千年后的读书人,读三千年前的书,犹如目前,这是保障中国文化传统所以长久不绝的最大因素。文言文不止无须废,其实已不容废,所以学习中国文化第一步,就是学会读文言文,以上下三千年而不隔。民国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消灭古文,即等于消灭中国读书种子。八十余年来,已过了三代,这三代人几乎都被这一观念所牺牲了。现在不管老、中、青,大体都不能读古文,于自家文化一无所知,在世界抬不起头来,我们实不可也不愿再牺牲下一代。
四、文言文难学吗?白话文好学吗?其实白话文也不见得好学,文言文也不见得难学,学习语文的唯一妙方,就是「多接触」、「多熟悉」。古人五、六岁「入学便也读文言文」,经过三五年,便一辈子可读可写文言文,甚至比现代学白话文还显得容易。并非文言文真容易学,而是古人教学之方法比较有效的缘故。古人教学所以比较有效,有两个原因:第一,古人所用以教学的书籍,是经过选择的最有价值的书。即所谓「经典」,读熟了「经典」之作,其它的书,自不在话下。第二,古人注重背诵教学。「背诵」是「多接触」「多熟悉」的落实教法,而且「记忆」力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标帜,「背诵」是儿童的专长。有现在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儿童深刻的「死背」才有成年源源不绝的活用。不给儿童背诵,等于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民国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以「食古」来嘲笑经典教育,以「填鸭」来讥讽背诵学法,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见。须知文化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语文学习不同于科学学习。须「食古」处宜「食古」;应「填鸭」时就「填鸭」。此方是教育之正途。
立足经典.开拓襟怀
五、所谓「经典」,如儒家之四书、五经,道家之老子、庄子,文学之骚、赋、诗、词,佛学之重要经论等。或全背、或选读,一个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之存留,只不过几部而已,以古人所遗之记载并以吾人数年实验所证实,一个小孩,每日花二十至三十分钟,读经一年有高中国文程度,读经二年有大学国文程度,读经三年有中文系国文程度。欲读完以上全部经典,快者只要四、五年,慢者也不过七、八年。其中有语文能力之训练,其中有人格智能之培育,其中有历史文化之涵养,三事一次完成。而一生之学问基础自此建立,论教育功效之大,未有甚于此者。明末儒者陆桴亭(陆世仪)云: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六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凡为人父师者,此意不可轻易错过。
六、基于「经典教育」向往全幅理性开发之本性,「读经」的教学者须知:
第一,「读经」,虽以经典为主,并不排斥阅读其它书籍;以现在读经班儿童的表现,可知自读经后,有助于其广泛的阅读兴趣。
第二,「读经」,虽以古文为主,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于古文能力的增强,而有助于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第三,「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期待由于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西方文化。
第四,「读经」,虽以记忆为主,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于心灵中有了深沉的酝酿,而有助于其思想的缜密。
鼓舞风气.灵根再植
七、自西历一九一一年废止「读经」以来,八十余年间,吾人并未见中国人因此而更有理性,中国社会因此而更有文化。吾人期望「读经」风气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此一因局。如果大陆要在其经济发展中而亦有文化教养的配合,则「读经」教育应是最方便而有效的选择。如果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吾人亦希望不是给世界带来野蛮残害,而是给世界带来理性和平。如此,也须自全中国「读经」教育的推广奠其根基。所以希望「读经」工作的推广,及早自台湾开始,走向大陆,走向海外,即希望在最短期间内,达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经」的目标。则儿童幸甚,民族幸甚,世界人类幸甚!
八、「读经」教育的教材是可以穿插并行前后互调的,总之以「最有价值」者为先就是。「读经」的教法是可以或严或松或快或慢的,总之以「熟读熟背」就是。至于教者如何引导学生的与趣提高教学的成果,则是人人在实践中自会有所体会有所改进。而且风气愈开,读者愈多,则排斥愈少,教学愈易。
以上八项,略举其要,在本书正文的诸多篇章中,将详细论述读经理论与实务,并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十数年实践效果辅助之。其大部分观点,实非个人所造,凡以理性心胸对待,必得出同一结论。若读罢有心灵相契,不禁拊掌称快之举,则属意料中事。而至此便等不及读完全书,而立即躬身致行者,想必亦大有人在。
摘录自《读经教育学提纲》
原载读经通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