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照亮自己,发现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社会和历史舞台上处于什么位置,而不是做一个漫无目的的自然人。”——梁永安
今天跟着督查队伍跑了一天,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转转场子,但是我还是发现两个规律。第一是,第一批创建的示范点经过多次的督查与改进,在设施设备、制度、资料等方面确实都完善了很多,而在新建设的资源教室中,真的都是设备、场地不具备活着不完善,制度建设以及使用更别提了。第二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校长的站位、思路、理念有很大关系,而一个校长的站位、理念与态度又是影响中层干部做事效率及态度的关键因素。
在督查的过程中,因为自己也是初次接触这件事,所以更多时候是“靠边站”,但是,今天是以一名兼职教研员的身份来的,还是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在我们学校是没有感受到的,但在普通学校,已经出现了第一批建设资源教室的学校,特殊孩子六年级毕业后,招不到特殊孩子,资源教室闲置的现象。其次,是师资问题,资源教室是建起来了,但是里面的设备和器材并没有人会用,即便是有专人来管理,还是停留在按要求做做样子的层面。第三,是一生一案的问题,虽说资料都是有的,但是真正落实也是需要人力去支撑的。最后是经费问题,这个在现有条件下很难解决,但事情依然在继续做的人值得点赞。三个问题直接反应了融合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很明显是差强人意的,但似乎又无能为力改善它,就像兢兢业业地立足本职工作也很难对特殊孩子能有很大的影响一样。
一个地区特殊教育要发展、融合教育要发展,当地领导的理念与支持、特殊教育管理者水平以及师资是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或许有点“价值”的青年特教老师而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更崇高的信仰去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像梁永安教授教导的那样“要从海洋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三种文明中去进行价值重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