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文章千古事一一与老唐子断交书

文章千古事一一与老唐子断交书

作者: 黄潮在高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4:50 被阅读2003次

批评唐长寿先生移花接木成《嘉州古城印记》一文,于我是一次艰难的决择。我和老唐认识,好像还送过我一本小册子,写彭山岩墓,我还专程去听过他的讲座,我们也互为微信朋友,特别是我在写作唐代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一诗的具体地址时,我和他的意见基本一致,历史上的清溪就在今天关庙至板桥的某一段,我更倾向于今天的板桥古驿,(老唐认为在吴庙儿,与板桥同方向,相隔千米左右。)

老唐热爱乐山地方历史文化,常常见他用博客、简书发表他写的文章,许多文章写的浮光掠影,有些知识储备不足,人之常情,没去深究,仅此而已!

2018年底,见他在简书上写乐山黑桥旁边的"白崖三洞",说乐山人是把"蕴真洞音讹为人生洞"。我的乐山话发音应该是比较靠谱,"蕴真、""人生,"发音上好像拐了不止几道湾。老唐的猜测颠覆了我的记忆,也未多思,随手在朋友圈留言,"旧时乐山有许多老人,都把汉墓叫做人生洞、蛮子洞,我小时候每天从大佛寺荣校去篦子街上幼儿园,必路过一排汉墓,送我上学的保姆会说,过人生洞不要东张西望。你文中对人生洞的解释太牵强附会,与你对屋檐街的解释同出一炉"。老唐回答我,"蛮子洞为什么又叫人生洞呢?"

显然老唐看别人的文字不专心,没有读懂我的意思。于是我便从记忆的仓库里写了一段文字,发在简书上。"人生洞就是古人的墓",希望老唐能读懂我的想法。文章转发在朋友圈的时候,我加了一段按语,"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一是一、二是二,切不可以个人的幻想和轻率去戏说。"老唐看了说,"没意思。"似乎不屑于听听别人的意见,并在我的按语下留言,"最好不要用“幻想”“轻率”“戏说”这些贬人词语。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老唐说的对,我是否真的不尊重他了?于是我开始去找资料,同时,我也收到许多消息,赞同我对人生洞的解释。老唐的幻觉显然有问题。

这个时候,老唐又在简书上发了一文,说乐山历史上就不存在柏杨坝,是把白岩坝讹成了白杨坝。这就说远了,越说越不巴谱了。我看了一批资料,觉得老唐不仅缺乏常识,还违背了说史必有据的要求。完全是臆想。也许我对柏杨坝和通江,牟子白果树一带的了解比老唐熟悉一点,于是写了《也说柏杨坝,兼谈"横梁子"》,得到乐山文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同时,为了加深对老唐文化知识结构的了解,我找来成都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嘉州古城印记》一书,这一看不打紧,让我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明明是乐山无数文史研究人员和老同志们对乐山的回忆研究成果,明明都刊登在乐山市、区历年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选》上的东西,老唐凭借一把剪刀,一阵组合,东拚西凑,居然把别人的成果,说成是他的原创,公然以他个人的名字出版了。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那本书中除了大量移花接木的抄袭,个别文章中浅簿的议论,看了令人汗颜。比如写唐代诗人《岑参谣青衣》一文,说岑参看不起乐山"被他贬为蛮夷之地,⋯⋯为五斗米折腰而懊悔。已是不大安心在嘉州一隅了"。类似于这样一些背离唐代历史的调侃,违背常识的同时,真为作者的无知脸红。

我为老唐悲哀,我为乐山地方文化悲哀!

吃了人家的奶,车过背就不认娘,天底下没有这个理!

于是我写了《移花接木不可取一一浅谈"嘉州古城印记"》。文章写好了,我踌躇的很,文章一旦发出,定会引起不小的共鸣和争议,我与老唐从此成为路人。不发,就当没看见,什么知识产权,什么老一辈人的研究成果、青灯黄卷,统统去他的,与我何干?

那几天晚上我失眠了。即使闭上眼睛,梦中,竟然看见乐山电视台的郑世林,他说,计划拍摄一个文史专家毛西旁,遇到不少阻力,本来放弃了,在网上看到高原黃潮写的《修史当如毛西旁》,文章给了他新的思路。我还看到母亲的同事杨蜀洲老先生,一生坎坷,晚年为乐山留下了许多文字。更多的是当年写作、编辑文史资料的先生们,他们一个又一个从我的眼前滑向银河⋯⋯

现在这些文字都变成了唐长寿的个人作品。我心有不甘,犹豫再三,把写好的文章传给几位唐长寿先生和我都相识的朋友,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私下里想,如果文化已经沦落为娼,从良一说便是天真,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请原谅我收藏他们的名字,朋友们回我,"我赞成你这种大胆的学术批评态度,目前确实有很多“拿来主义”的文章,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拜读一过,吃惊不小。文化人应有的底线,竟然如此轻易被跨越。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文史方面没有研究,不好评判,但说的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应该有一个商榷的地方,可寄有关部门。"

"如果此文一发。必然在乐山引起反响。但你与唐必成仇人了。城头山色入虚无吧。"

我十分纠结,甚至迁怒于出钱组织出版此书的"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和成都的天地出版社,按照文史书籍出版的要求,遇到文史方面的文字,慎重的很,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一定要请两三个熟悉文史的专家教授看过,并留下审读意见。这样就避免了《嘉州古城印记》的致命伤。什么人在把关?在审读?如此谬误百出、渉嫌抄袭的书究竟是如何出笼的?你说乐山是文化古城,连一本书都去欺世盗名,哄鬼去吧!

在简书发布之前,我想把文章发给唐长寿先生看看,想听听当事人的意见。可惜,老唐可能听见风吹,心眼儿小,已经把我打入黑名单。罢了,热爱文化,就得尊重文化。既然历史都成你随便打扮的小姑娘,就当我们从未认识。

这便是《移花接木不可取一一浅谈"嘉州古城印记"》一文的前后故事。

谢谢所有支持和批评我的朋友们!

文章千古事一一与老唐子断交书

相关文章

  • 文章千古事一一与老唐子断交书

    批评唐长寿先生移花接木成《嘉州古城印记》一文,于我是一次艰难的决择。我和老唐认识,好像还送过我一本小册子,写彭山岩...

  • 文章千古事一一

    岁末了,总被些底事萦绕得慌张。查又无凭据。不若试着猜谜,或碰着个死耗子,给新年交差,投名状,也给自己一份心安。 近...

  • 天来阁墨痕39唐薛莹诗

    唐 薛莹 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 《月照梅》1

    风和月照梅枝老,几点萌红牵春潮。历尽千古废与兴,一路留香不染尘。 一一墨言

  • 《敬乐道君》

    人生奇缘毕生难, 文章千古事奇谈, 乐道君心三称赞, 徐子诚拜鞠躬安!

  • 唐尧:千古帝范万代师

    唐尧:千古帝范万代师 于建华 黄帝后裔帝喾子,赤龙血脉天佑人; 十三封陶佐帝事,十五改封称陶唐; 谦恭好礼贤下士,...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

  • 文章

    呵呵呵,文章千古事。

  • 三二.墨子与弦唐子的故事

    三十二.墨子与弦唐子的故事 墨子出游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弦唐子见了很奇怪,说:“先生曾教导公尚过说:‘书不...

  • 古诗名句分类集锦,值得家长打印给孩子学习!

    小语导读: 古诗名句分类集锦,值得家长打印给孩子学习! 关于写作 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千古事一一与老唐子断交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jm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