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越来越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他们天生带着一双隐形的翅膀来到人世,他们本都可以翱翔天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有不少孩子最终没能够开拓出自己的人生,只是在郁郁寡欢中度过这一生,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
第一个原因是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孩子刚刚降临到一个家庭,新手父母看着这柔弱的小生命,不禁产生要好好保护这个幼小生命的心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对于这个新生命的感情也越发浓厚,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占有。
在父母眼里,是他们给予了这个孩子生命,他们很自然地会把这个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一些父母并没能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转变自己看待孩子的想法。
“你的命都是我给的,你就要听我的”,这是不少父母经常说的话,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父母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当孩子开始有能力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权威或者情感绑架来强迫孩子听自己的。
父母这样做了之后,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孩子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强大到能在与父母的抗争中取胜,失败的次数多了,他就渐渐变得习得性无助了。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做过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将一只狗关在笼子里面栓上锁链,在笼子里面的地板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通上难受的电击,一开始狗会挣扎想要逃出笼子,在经过许多次的尝试失败后,工作人员将狗的锁链去掉,阻碍狗逃跑的障碍物去掉,然后再通上电,结果狗只是呆在笼子里面的地板上接受被电击与痛苦,本可以逃走的,可是狗却只是躺在原地呻吟。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抗争总是以失败结束,他就会变得习得性无助,他渐渐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开始变得没有想法,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他的言行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
因为做的事情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他开始对很多事情都麻木了,对于做什么都没了兴趣,开始产生人生无意义感,他成了一个空心人。
空心人的概念来自托马斯·艾略特在1925年创作的作品,空心人们无法让自己投入到任何事情中,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去做,他们被空虚感和失落感紧紧包围着。
这种人在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作者有一个朋友,在别人看来她很优秀,人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一直也很好,工作单位也很不错,可她就是不开心。
作者和这位朋友交流后才了解到原因,原来这个别人眼中的优秀女孩一直是在按照父母的意愿在生活,虽然她现在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很不错,但因为这样的生活不是她自己想要的,更可怕的是因为多年来一直按照父母的想法在生活,她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还有一些孩子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们为了对抗父母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会做出特别过激的行为——离家出走。
在新闻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离家出走多年后亲子又得以相见,见面的时候往往都是痛哭流涕,这些离家的孩子用亲子分离的方式来对抗父母,让父母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忏悔自己当初的言行,而他们也往往赔上了自己的人生,没有父母管教的他们也过得不好。
第二个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学会锻炼自己的翅膀的机会。
在生活中会看到很多不自信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决定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这些不自信在于他们从小就没有机会看到自己能够做好什么。
中国的很多父母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只看孩子成绩怎么样,却忽视了孩子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
比如:孩子新交了一个朋友,父母听说这个朋友学习不好就阻止孩子与这个人继续交往;孩子喜欢唱歌,父母觉得唱歌太浪费学习时间,就阻止孩子发展自己的唱歌爱好。
长久下去孩子除了成绩好,其它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培养起来,而当他进入社会,发现自己有很多能力是欠缺的。他不会与人相处;除了工作就不知道再做点什么,因为他没有爱好。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就必须学习本应该早就掌握的能力。
在儿童发展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关键期”,它是由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动物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家)提出来的,后来被应用于儿童教育中。
所谓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关键期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小雁、小鸭、小鹅等动物出生数小时就能跟随自己的母亲,然而如果在这段时间把它们与其母亲分开,它们跟随母亲的行为就再也不会形成了。
人也是一样的,一些能力的培养也有关键期,错过了再去弥补就很难了。
我们都知道狼孩的故事,狼孩因为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即使后来他回到人类社会他也没能学会人类语言。所以说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不然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一对孔武有力的翅膀,能够让他在人生路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请你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武装自己。
思想上,你要意识到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他来到人世是来实现他的人生使命,而不是你的。
有一些父母自己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却把自己的人生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自己想当医生没有当成就逼孩子去当医生。
最近在社群里听到一句特别喜欢的话:我的人生目标我去实现,我的孩子只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可以了。
除了在思想上你要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之外,在行为上你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孩子一说自己的想法,你就觉得他的想法不可行、幼稚。
如果你已经有相关的人生经历证明他的想法是错的,你给他讲了他还是听不进去,不如就放手让他去做,在实践中证明他的错误比你苦口婆心有用的多,在孩子做的时候给予尽可能的支持,而不是一副就等着看他失败的姿态,他失败了也不要去说“我早就说过了”这样的话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父母是能够帮助孩子发挥出他的潜能,让孩子有自信、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冬奥会上斩获三枚奖牌的谷爱凌,她的母亲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她妈妈就告诉谷爱凌不要因为妈妈去了这所学校,谷爱凌也必须要去这所学校,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学校。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懦弱地、只会浑浑噩噩地度过这一生的人,从现在开始就鼓励和支持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