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读书总结# 2019尾巴,做一下今年的读书总结。我其实也不算是个历史迷,但今年历史不自觉读的多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有关历史文化的,多为断代史。对系列的书丛会有一些关注,像黑拱门译丛,甲骨文丛书,汗青堂丛书之类。
主要对几个时期有兴趣,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蒙元时期。此外还有欧洲中世纪史。姐姐生了孩子之后,就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奇怪的念头,就是想把我知道的欧洲中世纪讲给外甥女听,当然要等她长大很多。
如果说钱穆先生和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算是我的读史领路人,那么陈寅恪先生就是我两晋南北朝史的启蒙者,主要有《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这个时期本来就是特殊的,上承秦汉第一帝国,下接隋唐宋第二帝国,但总不会白白得空出三百多年。从曹操内迁少民开始,到之后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复杂也有迹可循的。
我倾向把蒙古帝国作为一个“蒙古体系”去理解和记忆,作为蒙古帝国延续的或者相关的大明王朝,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从发展进程上就盘出一大片历史来,还仅仅不论文化与经济贸易方面。又说起源自旭烈兀汗国的帖木儿帝国,在历史进程的十五世纪,师姐版图上闪闪发光的大概也只有中亚了,东亚大明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低落和黑暗的时刻,有明一代自土木之变之后就没几个正常皇帝,俄罗斯帝国距离“文明”还有一段路要走,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攻入君士坦丁堡,但要到塞利姆一世征服马木留克王朝,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更确切说是苏莱曼大帝执政还要到十六世纪,欧洲还陷在黑死病的阴影里,哥伦布发现美洲还要到世纪末。忽必烈的大元汗国因偶然或者必然原因瓦解,蒙古体系却存在了下来。
蒙古体系不单指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方面。举个有趣的例子,现在元青花瓷器收藏最多的地方不在中国,而是伊斯坦布尔的托卡比宫殿博物馆,相当一部分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时从马木留克王朝带走的。而元青花这个东西,又是融合了中国瓷器的造技和波斯陶器的彩绘习惯以及最主要的从伊斯兰地区,或者特指伊朗地区传来的描青花的钴蓝颜料的综合产品,便足以体现得出体系之宽泛来。
游牧民族与欧洲本来就有千万的关联,在五世纪,北匈奴余部后代阿提拉就曾远征高卢,包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又几近灭亡西罗马帝国。又在欧洲中世纪初,法兰克人击败匈人和柔然人,建立墨洛温王朝。又以起初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并有少量其血统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作为中世纪的终结。
我记得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并找来抄下,黑格尔说:中国是属于空间的国家,它停滞在时间之外,没有历史、没有进步,千百年来在广阔的土地上“重复庄严的毁灭”,而又在本质上毫无变化。古埃及文明已经灭亡,留在世间的只有那些雄伟的坟墓,中国文明依旧持续,但它富丽堂皇的宫殿,也只是埋葬时间的坟墓。
从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觐见忽必烈到五百年后英国大使马戛尔尼出使大清,在同一个东方帝国拜见的像是同一位君主。也搞不清楚这是讽刺还是赞誉了。
写不动了,睡觉。睡醒就到2020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