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上线之后,今年有了很多的机会做一些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有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智商变高了,以前学不下去的一些知识今年再看的时候突然变得容易理解了起来。后来我逐渐明白过来,并不是智商高了,而是在项目上线的压力中写了大量的代码,通过不断地实践让以前认为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了。所谓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我还是那个笨拙的我。另外真羡慕那些抽象思维强的人,可以从书本里就理解认知之外的概念。
断网的第二年,加班却没有以前频繁。为了打发时间又开始练琴和画画。我发现这些事和写代码很像,我写出来的代码,首先是写给自己看,其次是写给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看,最后才是交给机器去执行。只有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技巧,才能流畅的将自己的思路描述出来。哪怕它不够动人,但至少确切的体现出了自己的水平。倘若沉溺于奇技淫巧,就难以客观地看清自己。
今年在写代码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有一些对于功能之外的思考,也许是某种意义上的朴素的编程哲学吧。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不要做过分的提前优化,不要做过分的提前抽象。任何秩序都是反信息熵而需要额外代价的,对一个背负项目责任和赶不完的进度的程序员来说,不要以逻辑的调理性为代价来换取只存在于未来式的“通用性”。
下半年开始带新人,越发觉得应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要懂得取舍。而经验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有段时间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普遍的观念是程序员是吃的青春饭,老程序员经验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人们在没有足够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总习惯于理想化的思考,进而会产生刻板的印象。在我看来语言、工具、框架并没有那么的重要,程序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编写代码是为了实现功能和解决问题,而非运用语言本身。梳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积累和进化的,但是同时需要更多的反思和总结。
今年尝试点了一下羽毛球的技能点,不过想每周都能打上一场真是件难事,要么加班打版本要么订不到场地要么约不到人。足球还能一个人在小区里带球玩呢。明年再试试别的运动吧。
依旧是单身,感觉爸妈也比往年要着急了。虽然做过一些尝试,不过都以不欢而散告终。在贴吧里经常看到一些大手子的午夜感情贴,有时候也会想起自己以前当舔狗的日子,想起那条马尾辫,想起在自习室诉说学完插头dp的欣喜。爱真的需要勇气,但我现在好像没有这种东西。
做后做下点评吧
最好吃的一顿饭:昆明的过桥米线
最爱吃的零食:9块8一桶的焦糖爆米花
最爱喝的饮料:椰子口味的营养快线
最喜欢的电影:超时空同居
最爱听的歌曲:双投唐
最爱玩的游戏:战争艺术赤潮
最欣慰的事:蜀手一周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