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过好这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术》读后
时间都去哪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需要额外加班来完成本应按时完成的事情?时间和注意力正成为我们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本期推荐《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这本书,学习先人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您将了解到:
·时间统计法为什么对柳比歇夫如此有用?
·具体操作要点;以及
·重新认识自由
1、柳比歇夫为什么被推崇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著作等身,晚年备受推崇。作者格拉宁(俄)从柳比歇夫留下的大量书信、学术报告等文字资料中发现,柳比歇夫受到拥戴和推崇,并不是因为他学术上的见解有多了不起。别人之所以向他学习,主要是学习他怎样生活、怎样思考。他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能做到的比你想做的多得多。
看看他的成就: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地蚤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还有回忆录等。他对各个专业都涉及,一方面是兴趣所在,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生物学研究的补充帮助。
但为何他能如此高效:答案就在他独创的、且一直使他受益终身的时间统计法。
2、时间统计法的契机
促使柳比歇夫做时间统计的是他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这是个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他一开始认为仅仅是了解分类统计方法即可,但后来发现需要懂点哲学,慢慢的竟然还需要懂点文学和艺术……他是一个一旦确定目标,就会不顾一切努力奋斗的人,所以当面对任务的繁多和时间的匮乏这一矛盾时,他发明了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依靠这个方法,他能感知任何细微的时间流逝,为自己计划任务,同时能够随时调整突然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时间统计法使他一生都始终忠于青年时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目标明确。这是孤注一掷,不计后果的投入理想中。
许多实干的、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对柳比歇夫这一十分明智的、合理的时间统计法很感兴趣,指望这个方法带来成效。但问题在于,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此为前提。
3、具体操作
首先是记录,然后是分析。
1、分类记录
时间开销日记是纯粹的“事件—时间日志”没有细节,没有思考,只是基于过程的详细记录,单纯记录做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精确到分钟,能让自己一生的每时每刻都有据可循,当需要的时候还能清晰地再现。
第一类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等,还有细分)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等,还有细分);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不直接属于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第三类则是其他事情。
2、分类统计
分类和记录包括日期、姓名、事件等,按一种巧妙的体系分别铭记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但只统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总数,统计的是纯时间而不是毛时间。也就是,真正集中注意力做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当然,一般认为毛时间=纯时间×1.2~1.3。
3、分析总结
以总结为镜,照见过去的自己,以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化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完成什么、未完成什么(为什么)……柳比歇夫善于统计时间,以致每篇文章都要“成本”核算,但无外乎是准备了几小时几分、写作几小时几分、共费几小时几分、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等,每道工序都算得清清楚楚。
我们的记忆靠事件,生活由事件做标志,但事件之间的链接时间到哪里去了?我们太过不在乎几分钟的时间,大手大脚地随意挥霍。我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说忙:没时间陪孩子父母、没时间看书看朋友、没时间……每个人手上都戴着手表,或拿着手机,但时间并没有因此增加,我们同两千年前人们一样,“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用于无所事事,虚度浪费,等待鸿鹄到来。”我们整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如果能有一种容器存放时间该多好,毕竟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时间,有时候甚至需要杀掉它。
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坏的、不能利用的、多余的时间,所有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正确的田间轮作制。它使我们感知一切有效的时间,洞察时间中的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
4、碎片时间利用
清晨头脑清醒,看严肃书籍(哲学、数学),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脑子累了,看文学作品。在路上看书好处:感觉不到路途疲惫,神经系统状态比其他条件下好。
4、带来什么好处
柳比歇夫一生竟然能做这么多事,可见他自创的时间统计法,已成为他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使他几十年来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1、感知时间
时间统计法帮柳比歇夫培养了特殊的时间感,由于做了统计,他的时间好像物质,不会无影无踪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变成其他什么,总能查得出来。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中,觉察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可以说,他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就可以获得感知时间的能力。
2、克制的生活
时间统计法关键之一就是分类。分类帮助你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你还会发现,有时候事务性的工作并不一定分散注意力,而是有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
3、时间之于道德品格的养成
他认为,某种思想是否有权威,并不取决于拥护这种思想的人有多少。重要的不是推翻什么,而是代替;不是驳倒什么,而是信服。某些地方,其他任何人都看不见真理存在,他在那里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而在另一些地方,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的真理,他却在那里探求怀疑。
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的高效利用,过着合乎道德的生活,他对这种道德似乎有一些精神的标准,是他自己规定的,并且同他的生活方式有着某种联系。比如在对待别人来信的事情上,他的道德标准要求他无论认识与否,只要来信必回复。也就是因为时间被合理地利用了,所以他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
5、评价
柳比歇夫的生活是按时间统计法安排的,时间统计法要求他干什么都要合乎逻辑,给他提供最合理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帮助他决定最有利的方案。他从来不抱怨时间不够用。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或者说,他们的时间比别人多。
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试验在听、说、读、写、思索等各个方面,他到底能干什么。时间统计法没有控制住他,而是像过去为他的长处服务一样,开始驯服地为他的弱点服务。他善于触摸具体时间,学会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越来越精确。
但重要的是,他为是什么这么记录时间?可能没有其他目的,而仅仅是我对自身的关心,对不断成长的自身的关心。他从来都不是已经“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渐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大多数人不想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他们一辈子也不想试着了解他们能干什么。
时间统计法不是节俭的计划工作预算,而是向时间做自我剖析,就像十字架一样,在时间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固然,柳比歇夫也有遗憾之处,他在毕生追求的生物学分类方面的建树并不是他著作中分量最大的一部分。而且有时候,他在做违反自己利益的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也并不是理智之内的东西。但或许因为他是个立体的人,他的另一面虽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但他并没有试图隐瞒。所以,正如我们评价这一循规蹈矩的统计方法是否可行一样,唯一的评判标准是记录者自身,而不是其他外界的评价。时间统计法的标尺,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推荐测评
1、重新认识自由
我所理解的自由,应该是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自由。空间的自由,可以是身体活动的不受限,也可以是脑中储存的不同知识点。我们所说的自由的大脑,应该就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并还能清晰做出自己的判断。
时间的自由,也就是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很难说当你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每天从身边流逝的时间,会获得怎样神奇的体验。这种感受超越了人体这一有形、有限的驱壳,在时间历史的长河中来回穿梭;同时,又把人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拉回,显示出人的弱点,然后,鼓起勇气继续前行,攀登越来越陡峭的高峰——即追求最朴实的人性。
2、知己知彼,迎接挑战
要改进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关键是先清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每件事花的时间是多少,才能知道利用率的高低,或到底把时间浪费在了什么事情上。一旦开始记录,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后,应该就不容易再随意浪费时间了吧?
3、培养专注力
请注意,注意力>时间>金钱。搞清楚了这一顺序,才能真正开始关注重点。
4、记录成长
记录时间能让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变化,我的工作经历、爱好、兴趣、生活……帮自己更了解自己,专注于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只要用好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天知道有多大潜力!
所以怎样过好这一生?或许这篇文章只解答了其中关于时间利用的这一部分,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相信大家都能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