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理有苍山洱海,而西昌有泸山邛海。
清明节和女儿去西昌旅行自然少不了爬泸山。
爬泸山前我们并不知道山上猴子很多,也就没有做任何准备。
结果山上的猕猴成群结队的,已经习惯了找游人索要吃食。
我们包包里正好有没吃完的早餐:面包片、馕、小番茄,于是女儿忍不住把面包片拿出来投喂猴子们。
这一喂简直是没完没了了,馕也全部喂完后,还想喂小番茄。我说可能猴子压根不喜欢吃小番茄,但看着女儿渴望的样子,又同意她试试。
结果猴子还真不挑,还知道只吃番茄肉,吐了番茄皮。
我们包里所有吃的都喂完后女儿还是意犹未尽。
正好路边摊有专门卖花生、小饼干的,五块钱只有一小把的量。
在我看来这也太不划算了,加上已经体验过喂猴子的乐趣了,所以我本能地想拒绝女儿的请求。
但我转念又一想:我不能以我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
对孩子而言此刻可以喂猴子就是最大的乐趣。再说了,买两袋也就10块钱,我平时网购随手花费几十元也不心疼的。
于是高高兴兴同意女儿去买。
后来下山后我问女儿爬泸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喂猴子啦!好可惜大姐二姐没有一起来玩啊!她们错过了好多......”
很开心我在女儿喂猴子这件事上没有扫她的兴。
02
“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可能在你眼里那个根本没必要,但在孩子心里就是他想要的。”
“无论买或者不买,请尊重孩子的欲望,你可以不满足,但是不能自以为是去评判。”
初看心理学者李雪的这两句话时对我产生很强的震撼力。
因为我在生活中评判孩子欲望的次数实在数不胜数。而且很多时候还自以为很有道理。
“你已经有类似的了!”——可我自己不也是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耳环、衣服了,还要继续买吗?
“那个东西有什么用?”——我买的每一件东西就有用吗?
“我们不能什么都想买!”——只是想一想而已,凭什么不可以?我自己还想发大财呢!
“这个不划算!”——怎么才叫划算?我和女儿花费上千元来西昌就玩1天的时间,家里老人还觉得不划算呢!
……
03
我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吗?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也很早就变得乖巧懂事。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几乎从来不敢要。
但难免也有没那么理性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一起玩时,她拿着棒棒糖不停地在我面前舔呀舔,还故意说这个是新品,味道跟平常的是如何如何不同。
我于是也想去找妈妈给我买一个。
妈妈正在打麻将。我在她身边徘徊了很久很久,每次话一到嘴边又被我生生吞了回去。
我太害怕被拒绝了。
最后我终于鼓足了所有勇气怯怯地跟妈妈说:“妈,可以给我5毛钱吗?我想去买……”
还没等我说出买什么,妈妈就一通责骂:“买什么买?一边儿去!没看见我输了吗?”
类似的情境实在太多。
“我们家这么穷了,你还想买那份玩意儿!”
“压岁钱不准拿去用,必须存着!”
其实带给我伤害的并不是妈妈的拒绝,而是妈妈拒绝我时的态度和指责。
所以工作后我出现了反弹式消费。
更可悲的是,每一次消费完后我并不会感到满足,反倒是被罪恶感占据:我不应该花这么多钱的!
这么多年来我并未发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
还好,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我不得不学习,不得不去回溯自己的成长。
04
育儿即育己。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重新养育自己。
很感恩,我的女儿让我有机会重新养育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