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过去30年里,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即同情心理)下降了40 %。
近三分之一的美国学生也说他们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扭转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呢?培养或恢复同情心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

我曾经是个小学教师,现在辅助老师教学,因此有机会观察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师是如何教的,并且感同身受。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分享4条建议,给那些想进行移情教学(使学生对事物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教育工作者。
举行班会
班会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
有些老师在学期伊始开班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进行讨论,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感受。另一些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开班会,经常停课讨论目前出现的问题。
无论班会是事先计划好的,还是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临时发起的,重要的一点是:对话内容要接地气、日常性的、有目标的和包容的。
我认识的一个幼儿园老师说:“让学生获得移情能力,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多举行班会。展示你的理解,让他们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建立‘移情模式’。”
全方位阅读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大声朗读一些书,如《那些鞋子》(Those Shoes),有助于学生理解移情话题。

注:《那些鞋子》:杰里米只想要一双鞋子——学校里每个人几乎都在穿的那种。尽管杰里米的奶奶说他们没有条件“想要”,而只能“需要”,但是当他的旧鞋子在学校坏掉的时候,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要那些鞋子,哪怕是一双不合脚的鞋。不过,脚疼不是开玩笑的。然而,杰里米很快就发现他已经拥有了一些东西——温暖的靴子,充满爱心的奶奶,还有帮助他的朋友。比他想要的东西更有价值。
此外,时事新闻和非小说类读物也是很好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事件,并让他们换位思考和感受其他地方的学生所面临的环境。
利用视频和活动
阅读应该受到鼓励,但是,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视频。其实,视觉对移情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在网上,有很多视频可供老师选择。观看视频后重要的一步,是通过课堂讨论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加强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
老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善良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或者组织其他活动来突显课程主题。这样的活动余韵颇长,在视频播放很久之后仍旧能够激励人们去理解和同情他人。

每日移情模范
老师和某些学生可以作为模范,向其他同学展示移情在互动中的重要性。以自己为例,你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一场关于情感的深入讨论。一些教育工作者会创建同伴指导计划,让学生扮演协助化解学生冲突的角色。
阅读文章和观看视频,可以提供许多很好的案例,来让学生模拟移情。不过,有时候,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案例是他们每天在教室里看到的那些事儿。
更多干货文章,请关注智能观的公众号:zhinengguanym,里面很多方法论、干货与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对话框回复:编码书,获取儿童编码相关书籍。有关前沿教育的问题,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来源:GettingSmart
作者:CaitlinWarren
智能观编译
—完—
声明:
编译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行业新思想、新观点及新动态,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观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