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曾说,当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要多出去走走,接近大自然,看看大海。这个方法是有点效果的,很多人会以“移情”、“分散精力”等作为解释。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类日常的问题反复想,联系地想,虚实转化地想,原理不出“象”的运用,而只有把所有问题归结到一个理论上,则有“万法归宗”的可能,你不需要经常背书,观一物则可以触类旁通!
“象”的运用之一,则是占象比。
你几经辛苦做出来的产品,在你的心中,你觉得很好,可是别人可能觉得毫不显眼,就像父母眼中的自己的小孩子。
占象比是第一部中“信息分量”的另外一个表述,也为本书心法参象中的构成,意思是所研究的象占总象中的比量。
比如下图:
图里面的戒指,在内容占幅上(注意这个太极),占象比就比较大,而单个的红色小花瓣,占象比就小很多。
如果此时把花瓣放大,而其余缩小,那么人看到之后,感觉可能就会有所变化,也即因象的比量不同,会引发不同的效果。
首先得有总象,否则就无占象比这个概念,比如下图是笔者在一家农贸市场中拍摄的:
负责人有一个细节上做得不够好,就是原价的字样有点小,随机看过去,只看到特价的数字,而原价的字体就显得很小——这样,优惠(原价和特价的价格差距,因为原价字体太小,甚至看不到,导致无法反映出优惠的形意出来)就凸显得不够明显。
而难点在于,为何会有不同的引发效果,比如下图:
对于上图,虽然图像中有“看着我的眼睛”的文字引导,但是由于女性胸部较为丰满,因此面对画面的短时间内,大部分人会情不自禁地往胸部看,而忽略画面的其他内容(象)。
不过同样是这幅图(象),你拿给男性看,他们往往会往胸部看,如果你拿给刚学字的几岁小孩,他们可能会把焦点注视在文字上,你拿给牛看,相当于对牛弹琴,没有多大感觉,拿给石头看,别人会认为你脑袋在发高烧。
这是什么道理?
——外界的象的作用在于复合本体所存有的信息!(阅读提示:这句话十分重要,为相似性原理的衍生。)
道理、逻辑是人通过象总结得来,一切理论的支撑都是回归到原象,如果不用象去证明最简单的道理,那是不可能的,比如你要证明1+1为什么等于2,你最终会回到:一个物体(象)与一个物体(象)在一起。
人能思考,也是对象的处理(如同画画一样),继而依象行动。简单的我们能轻易行动,复杂的有阻力的,则会有所迟缓。比如:
笔者告诉你们世界上不得不承认的七个事实,请别吃惊:
(1)你的脖子转不了两圈;
(2)你数不了你有多少头发;
(3)当你舌头伸出来的时候你不能用鼻子呼吸;
(4)你正在做第三条;
(5)当你在做第三条的时候,其实你觉得是可行的,但是你看起来会像条小狗一样;
(6)你现在在笑,因为我把你整了;
(7)被整到的请把本书分享给你朋友,否则你们会被这只狗诅咒到。
回到原题,男性对女性的胸部有特别的感觉,这是男性自形成的一个逻辑、道理、规律,而这个图片里面女人的胸是复合了(清晰了)男性已有的形象,继而使得特别的感觉重起。
又比如看到你父母穿着破烂你会感觉很辛酸,这是你自形成的一个逻辑、道理、规律。在某一天,如果你再看到一幅画或者一个情景是另外一对父母穿着破烂的,这就复合了(清晰了)你已有的形象,同样会出现辛酸的感觉。
同理,类象一下,假如我们所认为的一切死物都是携有信息的,那么如果外界再给它一个信息,一旦复合了,也会引起原携有信息的重现。
(阅读提示:玄学里面有一种技术是可以调动死物的,读者有机会可以扩充一下阅读面。)
所以这个“复合”并不局限于人,也就是说,也许有一样东西能使非人的东西产生感应!!
占象比加大的作用在于加大了复合的能力。(阅读提示:这句话十分重要)
比如你丢钱了,十张一百元少一张,和丢了五张一百元少一张,这两者的感觉是不同,后者所丢的占象比比较大,所以通常人会比前者的更心痛。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疑问:“比如上图的文字占象比并不大,但是我却看了很久,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得想想看到这幅图的整个过程,人的瞳孔可以放大缩小的,一瞬间看上去,人的瞳孔放大,把握了全图图像,占象比较高是人(或背景),但是画里面的人虽然复合了你现存的形象,但却没有一个特别的逻辑、道理、规律,于是造成你感觉不到什么,假如图上的女生就是你失散多年的情人,你就会有第一个感觉,其后才是画面内容占象比较小所引发的效果,此时瞳孔会再缩小,寻找另外的象。
暗示、洗脑就是复合的运用,比如有些公司是侧重业务方面的,也就是可能除了业务部之外就没有其他部门,有位读者就是领导(带领)这样的公司,业务团队三十多人,人心有点散乱,让笔者给点建议,其中在人心方面,笔者给了以下建议:
(1)设定一个理念,比如“为年轻人打造一个激发潜力的舞台”,每天早中晚都有一个总结时间,所有人站在一起,以鼓励的方式让大家上台总结。
尽量调动他们参与,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想去拼搏,放下自尊,虚荣心这些对发展有阻力的东西。人不要面,天下无敌!对跑业务的很有帮助。
(2)公司分N个小组,每个小组2-5人,而且不能像一般公司的职员在桌上放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明星照片,华丽钢笔筒等等一些只能满足视觉效果的摆设,得在桌上放的是,一喷可以带来氧气的花,和贴一些约束自己,鼓励自己的话!甚至还有名人照片等等!
(3)每天公司都看一些对潜意识有影响的书,而且每天早中晚都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就是强制性灌输所朗读的内容。
象大化与象小化
象大化与象小化,简单来说就是对占象比的扩大与缩小。如下图所示:
由于占比有了变化,因此象并不是原来的象,比如瘦的你吃多了变胖,此时瘦的你与胖的你并不一样,有读者问:“不是吧,但是我还是我呀?”,其实“你还是你”已经脱离了身形(象)这个太极了。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
象大化:四两拨千斤,聚焦,杠杆效应,1毛钱赚100元……
象小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1)你向家人要100元,家人问你要这钱做什么,你说要出去玩。
(2)你向家人要100元,并且告诉他们你已经有900元,需要1000元,就差十分之一,家人问你要这钱做什么,你说要出去玩。
后者塑造的100元,在数目上比前者占象比小,在重要性上比前者的占象比大,所以后者更为打动家长。
但是如果家长的态度是不支持去玩的(被复合的象),此时后者的描述则反而不利于打动家长!
现在做手机的产品宣传,大致是这样的:
(1)发布手机特性,描述亮点。——其实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差异化已经不明显了,宣传的人只能找些枝叶的问题去放大地说。比如某手机产品宣传说,“独创智能拨号功能”,你怎么都可以扯上“独创”这个词语,而智能拨号功能,其实与普通拨号没有多大区别的,但是如果有“一款能折叠的手机”那就是真正的差异。
(2)象大化其他方面。本身特性已经无法放大,此时再找其他相关方面放大,通过放大其他方面从而影响其象。比如实现“开卖一分钟,200万台售罄”,营造这个象并通过媒体展示出来。
如何实现?
1)通过宣传,实实在在有那么多人购买。
2)造假、替化。直接篡改数字或自己人买等方式。——营造热门的局势。
又比如高三学生对任何有助于提高高考成绩的方法、产品都有异常需求(先抓住不变点)。因此如果你要切入这个市场,你就要象大化你手上的产品。
比如有一位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收购了许多高三同学的学习笔记,经过整理后,装订打印,放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炒作)的概念则是“20位700分以上的南京大学学生的高考笔记精华,适合高二提前学习和高三备战使用”,这么一个被放大后的概念,给人的感觉就很不一样了,再附上安稳人心的话:“买者如果对笔记内容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款”或者客户见证。再在宣传渠道上下手,成交就很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