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读书
最后一本时间管理书——桦泽紫苑《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最后一本时间管理书——桦泽紫苑《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作者: 小疯子的呓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4-20 23:32 被阅读0次

    我们的时间焦虑从何而来?

    日语中有个词叫“忙杀”。意思就是工作太忙了,被工作赶着走,人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过大,就容易患上身心疾病,从而被工作“杀死”。

    如果把时钟拨回孩童时代,时间是我们可以无尽挥霍而不觉得心疼的东西,它像是海里的水,无穷无尽。我们可以花一整天坐在树林里玩泥巴,在小河边钓鱼烧烤,或者冒着被牛蹄子撂倒的风险捉住一只牛虻,把它献祭给蚂蚁,然后蹲在地上一下午,看蚁群忙忙碌碌,把这从天而降的晚餐费力又欢喜地搬回巢。那时候,催促声不是从四面八方逼过来的,而是伴着袅袅炊烟升腾起来的,那是父母吹响了回家吃饭的号角。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时间的海水不断地蒸发,只残存在了海绵里。悄无声息地,时间开始在上下学的铃声中赶路,它随着操场上的晨跑队伍一起飞奔,它被躲在被窝里的夜读灯晕染又消散,它藏在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纸条里,从牵了又放下的手指缝中溜走,直到大学的自由容它有了些许喘息。

    似乎要弥补那停歇的脚步,当我们最终走出校园,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加速度。工作开始压过来,不管是否情愿,而我们对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的反抗,竟是无限压缩睡眠时间,通过鸦片一样地快餐式娱乐,只为让大脑获得片刻“轻松”。这样,睡眠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时间又延长,渐渐模糊了生活的界限,焦虑产生了。如此,“忙”变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忙,忙,忙,“心”“亡”为忙,我们恐惧这种状态,也无比渴望从这种生活范式中解脱出来。时间管理应运而生。

    我为什么要过“比谁更能忍受”的人生呢?

    我为什么要过“比谁更能忍受”的人生呢?能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谚语是我对时间管理最初的认知。在人与自然还紧密结合的时期,“天”是时间的最高统治者,人们依附于自然节律劳作休憩,很少有主动选择的余地。若干年后,接力棒回到了我们手里,这或许是现代化最大的进步,生存方式和娱乐多样化,赋予我们24小时的时间分配权和使用选择权。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沉浸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而意识不到时间的状态。时间无需成为一把标尺,去衡量你的工作投入度、你的睡眠质量、你的放松程度。然而,生活的真相是,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很难通过“真正喜欢的事情”生存下来而且生活的很好,甚至尚未发现所谓“真正喜欢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利用有限的24小时平衡工作、休息、娱乐,并期待每个小时都有其价值,满足我们对“better”的渴望,这就是我们需要时间管理的原因。

    神一般的时间管理术

    一说到时间,我们都容易把它看作“一维”的。也就是说时间像直线一样,向一个方向不停地流动。而我发明的这种时间管理术是“二维”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专注力”。也就是说,在我看来时间的流动并不是线,而是面。所以我将这种时间管理术称为“二维时间管理术”。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别名《神之时间管理术》,作者桦泽紫苑本人是一名神经科医生&时间管理教练&作家。他曾经也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而几乎精神崩溃,后来决心改变自己的时间利用方式。作者现在的生活状态,据书中描写“做别人4倍的工作量、享受2倍的娱乐时间”,额外有很多自由时间运动、读书和陪伴家人,还能“保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相对绝大多数人陀螺般的日常生活,这确实很“神”。那么,桦泽紫苑的时间管理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呢?

    如果一句话来总结时间管理的精髓,那是“以专注力为中心思考时间分配”,通过“重启专注力,创造时间”,创造出来的时间用于“自我投资”和“主动性娱乐”(千万不要用于工作),最后达到生活和工作的真正“平衡”。

    1. 以专注力为中心分配时间 时间管理从“一维”演进为“二维”,本质是从“时间置换”的观念进化为“对专注力的管理”,即根据脑科学规律不同时段的专注力水平去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相当于创造出了时间。这里有一个等式,工作效率/专注力*时间=工作量。对于个体来说,24小时,每小时的专注力水平(绝对值)因人而异,对于人类的大脑来说,专注力在时间流的分配是有规律可循的。举个例子,一天中大脑的最黄金时间是起床后2-3小时,这个时间每小时的工作效率是晚上时间的4倍,这个时候段适合处理专注性工作,需要思考的逻辑性较强的独立工作。好好利用早晨2小时,相当于节约了晚上4-8小时,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书中对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专注力以及匹配的工作类型都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言。可见,以专注力为中心思考时间在不同工作的分配,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 重启专注力,创造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专注力水平必然会下降,有什么办法可以重新激活专注力呢?如果把一天可用的时间段粗略分为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个大的时间段,对应每个时间段之前都有颇有效的专注力重启术。其中,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早晨&上午专注力的最重要的保障。睡前2小时尽量处于放松的氛围,避免吃东西和剧烈运动,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可以让白天的最高专注度恢复到100%;早晨醒来第一时间拉开窗帘,也可以5分钟冲个温水澡,光线有利于血清素合成,而体温、心率的提高有助于激活交感神经,让我们拥有充满活力的上午;中午休息时间,外出散步就餐可以帮助恢复血清素的活力,如作者所说,“阳光、运动和咀嚼,都很重要”,此外,20-30分钟的午休能够让下午的专注力恢复到最高峰的80%-90%;一下午的工作过后,疲倦感袭来,一般专注力水平在下午2点-4点最弱,在工作结束前1h冲刺阶段,专注力又会有所提升;但要在晚上继续保持专注,甚至创造出另外一个黄金时间,那就需要大脑终极重启术——运动。“运动之后是大脑的第二个黄金时间”,如果能在下午结束之后,进行1h的有氧运动,那么晚上相当于又多出了双倍的时间。

    那有小伙伴可能会问,9-12点这样的上午时间,我是连续工作3h会比较高效呢,还是怎么分段呢?这里就涉及研究专注力的两个维度,专注力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个“15-45-90分钟法则”,可以简单理解为超高专注度持续时间(15min)、高专注度持续极限时间(45min),专注力时间(90min,也是人体的亚昼夜节律的时间周期,可以理解为刻在人体内的时钟)。作者建议是每15分钟小休,每45分钟大休,但他也同时承认,自己写作时一口气写上90分钟也是常有的事情。总之,不要等到自己深度疲倦时再去休息,每隔30或45分钟,5分钟的小憩是必不可少的。

    3. 把工作时间利用到极致 除了根据大脑的专注力节奏“冲浪式工作”等方法以外,作者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也提出了3个有意思的方法。一是“为别人着想工作法”,把让别人等待的工作放在第一优先级去处理,ASAP(as soon as possible),这样相当于节省了自己和对方的时间;二是“趁现在工作术”,借鉴了经典时间管理书籍“Getting Things Done”的GTD工作法,常规事物的30s判断和决策时间,2min之内能处理的工作立即处理,无法作出决策的事项留待日后,但要定出具体时间,不要想着什么时候完成,而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都是很实用也被各类时间管理书籍提及的方法;三是“并行工作术”,作者提出multitasking的工作效率通常很低,是因为多重任务往往用到了同一大脑指挥层,比如“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这样效率确实会比较低。而利用乘地铁的时间来看书或者听书,就可以两不误,同时也要遵循15分钟法则,避免忘记换乘或者是坐过站的情况发生。

    如果利用脑科学的原理,结合以专注力为中心的时间分配,设计完美的一天,那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真的创造出了自由时间,你希望怎么利用呢?

    根据脑科学原理设计的一天

    一流的“工作人”也是一流的“趣味人”

    日本人对于“享受人生”这个理念,竟然持有某种奇妙的罪恶感。但是,享受人生并不是坏事,更谈不上罪恶。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忍耐”“牺牲”“奉献”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段不受工作和人际关系打扰的自由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呢?

    不夸张地讲,在这本书之前,我可能只会回答“休息”,我的休息方式可能是疯狂刷剧、快餐式阅读(公众号)或者收拾家务。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睡觉、游戏和“两微一抖”,当然也可能有无穷尽的主动加班。我自己的这些不太需要动脑的娱乐方式,对时间的肆意挥霍,我把它当成是对无法主导的时间的愤怒和反抗,是一种补偿心理。除了做家务之外,不管是熬夜刷剧、还是短视频冲浪,或者是在公众号的海洋感慨人间百态、忧虑国家大事,中间的过程或许“娱”,结果却不“乐”。

    桦泽紫苑认为娱乐有三类,主动性娱乐、被动性娱乐和放松系娱乐。主动性娱乐是指需要专注力、设定目标并不断提升技巧的娱乐方式,如读书、体育运动、智力游戏、乐器演奏等,被动性娱乐则反之,无需技巧,也基本不需要什么注意力,类似于看电视,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作者平均每年出3本书,阅读量也很大,拿读书这项主动性娱乐来说,他觉得读书是“在锻炼自己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对象身上的能力”。如果能痴迷于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中能发挥“100%”的专注度,那么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一流的工作人,也是一流的趣味人”,专注力的性质是一样的。(这里我想作者漏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工作是真正喜爱的事情)放松系娱乐,将专注力归零,张弛有度的“弛”的专属时间。跟家人在一起聊聊天、陪宠物玩耍、欣赏音乐、冥想发呆,不需要专注力,但会让我们很放松。我来概括一下,就是与自我、与亲友、与自然产生链接的放松时刻。享受当下时光,正是这一个个有张有弛的瞬间,构成了幸福的人生。

    说起“享受人生”,我也有一种羞耻感和罪恶感。不知是否因为当今社会评判人的效能优劣多以时间投入为依据,求学时期“闻鸡起舞”“挑灯夜读”是一种美德,工作时期又有“996福报”,仿佛我把时间花在“正业”以外的事情上就是一种罪恶,久而久之,“加班”反而是常态,在朋友圈发些读书、运动、旅游的照片都要再三斟酌,是不是带乱了“奋斗”的节奏。如果这个社会不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作为最高准则的话,那么又罪恶感的该是我还是这种环境呢?

    最后,想用我们的“青蛙公主”谷爱凌的分享作为收尾,平衡爱好与职业的诀窍,“第一是每天要睡够10个小时;第二是吃好;第三是要有热爱;第四是做一件事情时百分之百投入,不要做一件事情的同时想其他的,可能一天只能做一件事情,但一定要把它做好”。

    愿你我都拥有热爱,且有让热爱可持续的专注力,就让这本书也成为你的最后一本时间管理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一本时间管理书——桦泽紫苑《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pl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