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恋障碍—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冈田尊司

依恋障碍—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冈田尊司

作者: cocuicui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16:17 被阅读0次

一、依恋形式塑造人格

1、儿童依恋的“关键期”6个月——1岁半,依恋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消失,有半永久的持续性。

2、影响依恋情况的因素:1)依恋对象的消失——婴幼儿时期遭逢与母亲的生离死别。孩子会经历抵抗期(找母亲,无法响应需求,悲伤、愤怒,抗议)——绝望期(意志消沉、有气无力、冷漠、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脱离依恋(主动遗忘母亲)

                                          2)遭到父母的虐待,安全受威胁。自我否定,想获得双亲认同,需要被爱,过度讨好父母or造成父母的困扰

                                           3)拥抱或者身体接触,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也是培养依恋的原点。——孩子一哭就去抱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依恋较稳定;放任哭泣的,孩子形成不稳定的依恋。

                                           4)依恋对象必须是“经过选择的特定对象”——孩子与特定对象之间的稳定关系才是形成稳定依恋的关键——幼年时期与太多人产生联结,反而助长依恋障碍

3、受到压力和威胁,活跃的依恋行为是自保——肢体接触/回想依恋对象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4、四种依恋模式:1)安全型:对于母亲的暂时分离,会有正常的哭泣的反应,当母亲回归时会喜悦并拥抱母亲

                              2)逃避型:对母亲的离开没有反应,母亲再现也会排斥目光的接触,不会主动拥抱母亲——攻击、叛逆

                             3)矛盾型:母亲离开会大哭大闹,母亲再次出现对母亲的拥抱表现出排斥、抵抗,久了不愿和母亲再分开——焦虑症

                             4)紊乱型:掺杂逃避和矛盾——易边缘性人格障碍

5、不稳定依恋状态下的控制形式:1)支配型控制:以暴力或心理上的优越感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2)从属型控制:顺从对方获得眷顾,借助讨好控制对方的心情与感情

                                                       3)操纵型控制:给予对方强烈的冲击,引起对方的同情,借此操纵对方按自己意愿行动

6、即使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并不稳定,只要用其他大人或者年长者、伙伴间的依恋弥补,依旧可以发展稳定的依恋

二、依恋障碍的形成

1、养育环境:1)依恋形成的“敏感期”:6——18个月,关键期,2——3岁,易产生分离焦虑,5岁以前都是敏感期

                        2)频繁更换养育者,让孩子难信任和爱(特别是接受临时的,再回到原有的养育者,经历依恋对象的双重丧失。)

                       3)父母的依恋形式易传递给孩子:父亲与母亲属于不同的依恋形式,与安全依恋形式的那一方的关系,能弥补与不安全型依恋形式的一方的依恋模式,孩子的依恋模式也会修正

                       4)父母的养育态度,影响孩子的依恋形式:A、逃避型:母亲缺乏对孩子的感受性与响应性,对孩子漠不关心;B、矛盾型:母亲有焦虑或神经质特质,母亲对待孩子也是矛盾的,不一的;C、紊乱型:母亲随性情起伏大幅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区别是什么?)

                       5)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会自我否定

                       6)母亲的忧郁,影响孩子的依恋:母亲产后忧郁无法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7)爱侣或配偶对依恋形式的影响很大,可与母亲匹敌

2、遗传因素:D4多巴胺受体的基因突变+血清素转运体的突变

三、依恋障碍的典型表现

1、抗压力极低,易受伤:将压力视为攻击(对外或对自己,对自己:忧郁症、焦虑症)+缺乏安全感,有被害妄想症、钻牛角尖

2、对谁都无法形成依恋,跟谁都能形成依恋(没有特定的依恋对象依恋)

3、很难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很难维持对等关系

4、对父母的敌意、恨意+争执、不和+过度顺从(两极化,关系好,讨好,关系不好,负面情绪喷发)

5、易患身心疾病:神经过敏(神经衰弱)/自律神经系统问题

6、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有破坏效果的愤怒,让对方心理/生理痛苦。焦虑型的人特别容易开启愤怒

7、好恶走极端:不是0就是100;以偏概全,缺乏同理心——处于部分客体关系(区别于整体客体关系,理解对方的心情)

8、问题行为:饮酒、药物成瘾、暴食、盗窃、囤物癖

9、容易自我怀疑,习惯于扮演小丑的人,有强烈的自卑倾向

10、情绪表达出问题,很难和他人分享喜悦或悲伤

11、性别角色混乱

四、辨别依恋形式的提问

1、压力大时会求助于人吗?

2、经常想起痛苦的经历吗?(焦虑的人会立刻想起负面的,并伴随愤怒不安,很难想起快乐的;逃避的人很难想起负面的)

3、愿意为心爱的人牺牲吗?

4、是否有积极的工作表现?

5、人际关系于工作该如何取舍?(焦虑的在乎人际,逃避的在乎工作、学习)

6、你是不是“窝里横”

7、你是注意健康管理的人吗?

8、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哀悼方式?(焦虑的拖延哀悼期,逃避的缺乏哀悼过程,出现健康问题)

9、你对死亡的恐惧有多深?

五、成人的依恋特征

1、自主型:能谈具体经历,对父母正面、肯定,安全型依恋

2、排拒型:具体经历,无法回想,对父母无所谓,逃避型依恋

3、心神被占据型:对童年、父母很难客观,矛盾型依恋

4、未决型:对童年、父母表现出混乱、沉默拒绝回答

六、从距离看依恋形式

1、安全型:永远相信真爱

2、逃避型:距离产生美。              1)比起亲密关系,更追求距离感,“不受束缚”,不依赖别人,不接受依赖

                                                        2)情感反应迟钝

                                                        3)自我表现力差,表情与情绪不符

                                                        4)拖延症,害怕与人冲突

                                                        5)缺乏同理心,无法感同身受

3、焦虑型:总在讨好别人。                1)害怕被拒绝,被抛弃

                                                              2)分不清依恋关系与合作关系

                                                            3)亲密关系易越界,依赖、独占倾向明显。

                                                            4)易愤怒,对他人和自己,自我厌弃

                                                            5)对伴侣总是感到不满,索求付出(童年依恋对象的爱有条件、不稳定)

                                                            6)一方面渴望爱,一方面害怕被抛弃

                                                            7)活在别人评价中

4、恐惧-逃避型:想相信别人,又无法相信。

七、怎么办?

安全堡垒:弥补幼年时期失去或未曾拥有的部分,支持者的宽容和理解,毫无保留的倾诉或写作,拥有一个绝不做任何否定,完整包容自己的安全堡垒。

不在执着于亲密程度,扮演好社会角色

相关文章

  • 依恋障碍—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冈田尊司

    一、依恋形式塑造人格 1、儿童依恋的“关键期”6个月——1岁半,依恋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消失,有半永久的持续性。 ...

  • 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

    我是一个六个月大男孩(小名想想)的外婆;一名退休人员;一个易效能时间管理践行者。 90天前的我,带着满心的爱,来到...

  • 千六 我的孩子怎么了

    见: 我今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日本心理学家冈田尊司的文章,大意是乖乖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逃避型依恋儿童的典...

  • 《奇葩心理学》「冈田尊司」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始终是个无解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够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当面对一些超出我们意料的人...

  • 奇葩心理学「冈田尊司」

    《奇葩心理学》「冈田尊司」 本书特色 日常生活中,奇葩无处不在: 自恋、完美主义、自我否定、焦虑、强迫症、依赖、社...

  • 随笔

    今天收到了三本新书,分别是《学习技巧》《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学习篇)》和《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沟通篇)》。 拿到这三本...

  • 怪癖心理学(日:冈田尊司)

    读书:怪癖心理学——发现潜伏在你身体里的另一个你 日本 冈田尊司 颜静翻译 第一章 恐怖的完美主义 追求完美的人生...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

    整理自《别让孩子伤在小学》 饶雪莉老师说:“老师与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双翼”。那么,家长和老师如...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家长要做的不是剥夺,而是利用,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是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复...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心得

    这本书读完后受益匪浅,知道孩子在小学所遇到的事,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在各种问题方面有具体事例去解决。比如: 家长越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恋障碍—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冈田尊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pr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