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名胜

游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名胜

作者: 芝兰室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2:42 被阅读233次

今年暑假,展转到京畿;受益友杨氏之邀,小憩于海淀区唐家岭新城寓所。8月14日清晨,相约前往京西古道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观摩法海寺“五绝”━━桥、树、壁画、藻井、钟。观毕,喟叹不已,故略述梗概以纪游。


一、桥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起搭接彼此往来的便利作用。《说文》:“桥,水梁也。”骈木为之者曰桥,独木为之者曰杠。江南水乡,全以石桥为搭接彼此两岸人家相互往来的友好通途;可谓“画桥三百映江城”。唐代李春设计所造的赵州桥,历时一千余年,至今仍岿然而立于河北赵县。桥,说明彼此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桥,有引渡的妙用;所以塔寺门前皆有桥,由桥引渡行人至如来宝所;“迷时师渡,悟时自渡”。过桥入寺,意谓由乘如来大法船,自生死此岸,经烦恼河,而渡至涅槃彼岸矣。

法海寺位于翠微山南麓,山脚有一沟小溪斜穿而过;每逢夏季雨汛来临,清冽甘泉汇成小溪,涓涓绕寺自东向西流去。这沟小溪,是佛寺与村庄之间的一条分水岭,亦尘世与佛国之界限。为入寺之方便,古人就此沟边溪上架一单孔石墩桥,为通往法海寺之津梁宝筏、金绳觉道。此桥在距法海寺护法金刚殿坡前下100米处,填平了前村后寺之一沟,将南坡北原架通为一桥。此桥长仅5米,宽仅3米,就一单孔石墩拱成桥面,亦无桥栏,亦无桥墩,酷似个驼背长者匍匐在沟边溪上,所以俗称“罗锅儿桥”。更赋奇观者,小石桥四角罅缝各生一株古柏,犹四大力士般屹立在小石桥四角;由四株古柏与一拱形石墩合共搭建而成一桥。就此一石四柏奇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第一任馆长孙培元先生易“罗锅儿桥”名,额为“四柏一孔桥”。

古人修桥兴庙都有不凡缘由,罗锅儿桥的肇建,亦赋有一则历史典故。据说,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宪宗朱见深偕诸妃游翠微山法海禅寺,遇溪涨阻行,即令伐树搭桥。众侍从欲伐山木,竟均不成材;宪宗笑曰:“即不成材,便不罚它把桥搭。”言罢,扬长而去;众人相视无计。忽一大臣拍手道:“然也。”众人急问,则曰:“皇上所罚,乃指此溪边四柏焉。以之为桥墩,不正合圣心乎。”众人恍然,急急动手。帝回视,见桥已成;笑曰:“谢天谢地!”

这则典故有益深思,犹取“不伐有木”,就地取材。此四柏一孔桥,以罗锅儿石拱为桥梁搭架,以四株古柏为桥栏护卫,自然天成,富有深意,耐人寻味。从此,民间传说,皇上已封此桥为“界桥”,过桥上山即入佛寺仙境矣。桥之此岸即人境尘俗,桥之彼岸即梵天净土。桥石上还镌刻着诸多题词,依稀刻有“好人有好报”等字样。


二、树

二木成林,三木城森;丛林茂密处,定藏名山古寺。古宅的幽趣,全在于竹苞松茂处;窗前植苍松,屋后种翠竹,俨若人间仙境。空山幽谷,看云卷云舒,听飞瀑鸣泉,的确有益僧者坐禅,于古树参天处营宇立像,肇建丛林,故谓“天下名山僧占多”。

法海寺坐落于翠微山南麓,依山而建,翠柏开道立,苍松迎客笑,掩映入画。三门前有四株侧天古柏高耸云霄,犹须弥山腰四天王神一般护卫着古寺,故美其名曰“四大天王柏”。寺内大雄殿前,亦岿然屹立着两株满枝绿冠、全杆鳞斑的白皮松,张牙舞爪,高达30余米。东厢一株树杆周长5.5米,西厢一株树杆周长5米。一东一西,一左一右,犹二条白龙戏珠般护卫于大雄殿前;故美其名曰“白龙松”。

谚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德建寺时,自会于殿前亲手植树,以树木喻树人。智药三藏尝于广州光孝寺手植菩提树至今犹存,道膺禅师尝于云居山手植银杏树亦存。古德建寺植树,一则说明前人栽树、后人好乘凉,祖德余荫后昆;一则以树为护卫,增添古寺秀色。法海寺的树尤以侧天柏与白皮松为一大奇观,见证了法海寺的悠久历史。


三、壁画

中国佛教壁画,惯见于摩崖石窟,诸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法海寺以大雄殿内仅存的九铺明代壁画为一绝,誉盛四海。可惜殿内佛像毁于“文革”,惟壁画幸存。其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而著称于世。大雄殿内六面壁间,至今完整留有十幅完整的明代壁画。殿正中壁间是三尊佛像之背光(圆光)图,以五彩祥云为主色,画工精美。于勾勒有致不紊的线条中突显其“随处结祥云”的如来说法盛况,于浓淡相宜的涂抹中映衬五彩祥云之变化莫测。讲解员说:“正中壁间祥云以云变人为特色,两侧壁间祥云以云变龙为特色。”与其说握笔画祥云,倒不如说依祥云画龙画人矣。于五彩祥云中勾勒出人形龙相,意谓人欲升跃、龙将腾飞矣。然我怎么看,总觉得祥云酷似狮子吼样。

东西两厢壁间所绘五方如来说法图,与六大菩萨赴会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五如来,源自唐密金刚界思想,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天盖所绘全是“唵嘛呢叭咪吽”图,可以肯定。然六大菩萨,想必源自《后汉录》所载失译《六菩萨亦当诵持经》而来;六大菩萨者,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幡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击金刚慧菩萨。不过,寺内大雄殿后建有药师殿;却又壁画所绘并非七佛如来、八大菩萨;似乎说明大雄殿壁画非从《药师经》而变成图也。

大雄殿海岛后绘华严三圣,文殊、观音、普贤;这说明元、明以来,观音信仰盛行。观音水像已俗化为翘脚座(水月观音),坐骑为鳌鱼;文殊手执如意,坐骑为青狮;普贤手持莲花,坐骑为白象。观音座下惟绘善财,未画龙女。发现一个特征,三大士像皆绘于一圆光内,其坐骑只稍露头角于圆光外,不见其身与尾;“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人物画风,仰面写真,尤突其下颌丰腴。

一般来说,寺额楹联有题词落款,而壁画不落款。然据法海寺所存明·正统九年(1444)甲子冬日太监李福善等所立楞严经幢发现,所刻襄助名单除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艺工匠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名。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总之,法海寺壁画,堪为明代佛教艺术史上之瑰宝。


四、藻井

各大寺院所建大雄殿皆有藻井,天盖或绘楞严心咒,或绘准提神咒;法海寺大雄殿天顶辟有三个藻井,天盖上绘有五彩“曼陀罗”;四处全绘“六字明咒”;所绘菩提像,亦甚精湛。


五、钟

自唐以来,佛寺皆设钟阁,与经楼相配。两宋以来,鼓楼钟阁,相配而建。法海寺大雄殿前有鼓楼与钟阁,阁上挂口龙纽青铜钟,明正统十四年(1447)铸。该钟高1.75米,外沿直径1.21米,重1068公斤。钟身铸有汉经梵咒;梵咒十二行,汉经二十五组,梵咒汉经共约一千五百余字。钟腰刻铸“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四月良日铸造”十八字样。钟声悠扬,有唐遗响。

此外,法海寺院内立有明英宗亲题“敕建法海禅寺”石碑;清顺治御笔亲书“敬佛”石刻、乾隆御笔亲书“德水香林”金匾等古迹。

法海寺的确值得一游的名山古刹,渡四柏一孔桥可听涓涓溪流,登翠微山可游法海禅天,入三门可撼侧天柏与白皮松,观壁画可一饱眼福。遗憾的是,因寺院为文物单位所管理,无僧住持,荒凉之感不由而生。还有,100元门票的确甚贵,听说还要涨价。


2018—8—25,下午。

相关文章

  • 游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名胜

    今年暑假,展转到京畿;受益友杨氏之邀,小憩于海淀区唐家岭新城寓所。8月14日清晨,相约前往京西古道石景山区模式口翠...

  • (七律)纪游京西古道模式口翠微山麓法海寺(创建初名龙泉)

    京西古道寻名胜, 举步登临向上攀。 东水西流模式口, 北松南映翠微山。 龙泉(闲看)鸟落禅天外, 法海(笑见)人游...

  • 大觉寺

    (摘自大觉寺介绍)西山大觉寺,又称大觉禅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刹。大觉寺始建于辽代,称...

  • 北京西山大觉寺的银杏黄了

    西山大觉寺,又称大觉禅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刹。 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

  • 北京:“三山五园”之一:香山公园

    北京的著名古迹名胜,一向有“三山五园”之说。这“三山五园”均在北京西郊。“三山”指:玉泉山、香山和万寿山,“...

  • 七古/小寒法海寺记行

    ©️ 版权所有,非授权转载必究 京西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不以香火闻名,但堪称一绝的明代皇家壁画却很容易将人导入仙山佛...

  • 小寒法海寺记行

    ©️ 版权所有,非授权转载必究 京西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不以香火闻名,但堪称一绝的明代皇家壁画却很容易将人导入仙山佛...

  • 桃花源 《家》 19

    万里长城紫禁城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北京智化寺。北京法海寺大殿北京大慧寺大殿北京宝禅寺大殿北京历代帝王庙...

  • 京西:戒台寺“牡丹院”与恭亲王“鬼六子”奕訢

    戒台寺:又称万寿禅寺,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22年),座落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太行山支脉的马鞍山麓。这...

  • 法海寺

    文/仁龙巴 这么多年不知道京西翠微山下还有这样一座皇家寺庙——法海寺。 此法海非彼法海,是明朝明英宗时期的宠臣,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名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r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