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孩子的老师叫到学校谈话后,朋友最近特别苦恼。
她没有想到她家大姑娘,会是一个和各科老师对抗的人,会各种不配合。
她在恼的同时,更多的是羞——朋友圈可是没少晒大姑娘。
初一刚刚开始,孩子就搞这么大动静,身为音乐学院的老师,她觉得自己脸丢尽了。
知道这事的几个人,一方面觉得孩子的确是叛逆期了,不好管教,共情她,另一方面,觉得根还在他们夫妻身上。
但凡是假期,她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学跳舞,就是学打鼓,不是学打鼓,就是学钢琴,不是钢琴,就是学吹笛,间隙是学各文化课。
孩子被塞的太满。
小时候偶尔抗拒,但是无效。
初中住校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样。
他们夫妻开始束手无策了。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有一段话,我很有感触。
她的大意是说:
为人父母,应该对子女的禀赋能坦然面对,对孩子的心性能静观其变,对孩子的感受能关怀理解,能和青春期的子女成朋友,还能时不时常地与孩子聊时事、讨论世事,能让孩子感受到与你聊天对他来说收获颇丰,而不是有压迫感。
依这个标准,大多数做父母的都汗颜。
能对孩子的禀赋坦然的,一定也是自己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有些执念放下了,自己度了自己的。
更多的人,自己都没搞明白就会转嫁某种执念。
成年人,先度自己。
到这个年纪,要懂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也不是一件易事,毕竟我们会被太多的信息干扰,被自己的自尊心架起来,觉得只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
允许了自己在能力范围的选择,才能允许孩子的普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