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崇尚辩证法,在坏事中发掘出好的一面,在低效无用功里面提炼出精神的力量。
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铁杵成针、塞翁失马……
愚公全家动员起来用铁锹土筐一代代子孙挖山不止,不借助神仙是完成不了的。而且,因为自己的出行不便,把任务遗留给无穷尽的子孙,与当初挖山的初衷也已经偏离了。
精卫衔草填海,除了敬佩,是不是还会生发出对固执和愚昧的怜惜和无奈。
铁杵磨成针,除了浪费功夫,还毁灭有价值的东西。记得以前,看过一副漫画,一位政治正确的人,砍到一颗大树,破成小木板,做了一个小小节约箱,盛放废旧螺丝钉等物。
塞翁失马如同一碗浓鸡汤,就直接以概率极小的偶然事件,说明睿智的辩证思维道理。
各种故事,情节荒谬,愚蠢至极,但都有一个高尚的主题,精神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情节。
也许处于农耕社会,物质稀缺的年代,精神难以与物质同步,存在时间差,空间差。
但这一思维模式却影响至今。某退休老人,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却资助穷困学生和慈善事业,死后留下大量存款,捐资助学得感人事迹一直是媒体的挚爱。
其实,贪官一顿饭已是白领一年的薪水。普通退休职工杯水车薪换来的也是高尚的精神和道德的感召力。
自己营养不良,瘦小体弱,即使有心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恐怕也难以做到。
比尔盖茨,现在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慈善事业,不仅是感动别人,而且确实取得实效。
马云说投身教育、发展智能设备,我信。
蹬三轮得或拾荒老人,捐资助学,我除了敬佩之外,剩下的只有敬佩。
但我更相信,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是对别人有更大帮助的前提。
我们需要高尚的精神,但也需要与精神配套的物质。没有特使限制,精神最好与物质同步,不要成为独立的两个方面。
最不愿看到的是有人调侃说:别看我语言不文明,但我精神文明。
行为不文明跟谈不上精神文明。爱国不是移民国外的精英的专有产品。
公司亏损严重,总经理再兢兢业业,出大力流大汗,我的感动也会大打折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