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连续上7天班,感觉特别漫长,周末进入休息节奏,今天简单聊聊最近看过的两本书。
01)《聪明人的个人成长》
之前听过解读,后来看了原书,确定无疑,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
书名看似抖机灵,有种标题党的感觉,可是,内容真的特别优质,强烈推荐你看看。
先说作者,史蒂夫·帕弗利纳,一位个人成长领域的导师,他创办了个人成长网站,发布700多篇原创文章,网站访问量上亿。
此外,他还曾是一个年轻犯案、迷途知返的少年,本来有着大好前途,结果却因自己的错误而遭受重大挫折,而后洗心革面重新走上正道。
他后来求学,利用更短的时间,完成远多于别人的课程学习;他后来创业,成长为个人领域的导师,帮助很多人理清成长的思路,找到可行的方法。
参照自然学科的基础定律,他在书中提出七条个人成长原则,三条基础原则是真实、爱、能量,四条衍生原则是一体、主导、勇气和清醒自主。
不仅解释了为何是这七条原则,而且每条都做了深入阐述,从基础原则到衍生原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建了一套成长逻辑。
对于原则的阐述,是在第一部分,而书中的第二部分,就是介绍了七条原则的实践应用。
如何将它们应用在日常的习惯、职业、金钱、健康、关系、心灵这六个方面,书中都有系统深入的论述。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你能做出的最清醒睿智的选择,就是保持成长」,这是书中最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我们值得用一生去践行的一项行动,就是持续推动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通过探索、尝试,逐渐清楚自己的优势缺点、天赋所在、心智模式、能力边界,发现自己的更多真相以及可能,逐步点亮自己的人生地图。
02)《改变人生的谈话》
一本讲沟通的书,特点是把心理学知识和语言技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情境,给出了方法。
重点是,书中提出了语言框架的概念,总结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总结出思维框架,以及换框和破框的方法。
这些思维框架,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沟通中语言的结构化问题,从而有效表达自己、侧重正面表达、改变感受和行动。
比如,SCORE模式:
S(现状):你在哪里
C(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O(目标):你要去哪里?
E(影响):你为什么要去那里?
R(资源):有了什么,你眼前的困难将不再是困难?
此外,在语言归类法中,提出了智慧语言模式、催眠和反催眠的语法,结合日常情境分享了实用的语言技巧。
对于我最有启发的一点,是语言的上归类、下归类、横归类的分类法。
上归类,就是扩大语言的范畴,由细节上移到大画面、由个别例子扩展至一般事件。
因为范畴够大,所以可以用来取得共识,获得信任和支持。
在沟通时需要注意向上引导,比如共同的利益、有何意义或好处、公认的概念,等等。
下归类,就是缩小语言的范畴,由一般事件到特定事件,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
因为范畴变小,所以更容易聚焦,看清楚局部、关注到细节、找出问题症结。
在沟通时,就要往下落,了解具体情况,诸如时间、地点、环节,如何做、怎么做、谁来做,等等。
横归类,就是在同一个组别中,由一个组别移向另一个组别,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在沟通时要注意的是,积极引导拓展思路、发散思考,比如,还有没有别的信息、方法、选择,假如有的话会是什么,等等。
语言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日常生活,不同情境,沟通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状态和结果。
掌握语言模式,优化说话方式,能让你我成长更快,过得更好。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