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是面对一道考题,为了得高分,考生却把这耳熟能详的古训置之脑后。何以其然也?表面看,他们是被标准答案式的思维方式困住了;而本质上,则是没有守住诚信这一人生的底线。
守住诚信的底线,要向过分的私欲说"不"。明明是"不知道",却要胡编乱造,其直接原因是被考试得高分蒙住了双眼。由此我想到了宋代大词人晏殊。当他在科举考试中过五关斩六将,拼到殿试这一关时,宋真宗给出的题目是大词人前几天见过的,晏殊便向皇帝说明情况,要求皇帝另外出题。面对即将到手的高分,晏殊能够抵挡住诱惑,这源于"诚信"为晏殊的人格赋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学会向过分的私欲说"不",才能打造诚信的人格基石。
守住诚信的底线,要向缺乏理性的诡辩说"不"。明明"不知道",却要给虚妄的答案罗列洋洋洒洒的理由,究其原因,理性的缺失给诡辩让出了通道。我又想到了某著名的菜刀品牌,顾客用其菜刀拍蒜,结果刀断了。商家却没有立刻道歉,追回相关产品,赔偿顾客,为产品升级换代,而是狡辩说,"菜刀不能拍蒜""不建议横拍食物"。这种诡辩就如同为唐太宗的环保措施"保驾护航"一样,背离诚信,越辩越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学会向缺乏理性的诡辩说"不",才能建造诚信的事业大厦。
走进新时代,不只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财富更是与时俱进,只有守住诚信的底线,才能形成相互信任的社会风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打造诚信品格,涵养诚信风尚,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从一张小小的答卷可以看出,诚信,说起来人人点赞,做起来步步艰难。从商鞅立木为信,到杨震的"四知",讲究诚信、一诺千金的人流芳千古;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瑞幸咖啡业绩造假事件,违背诚信的人与事不绝如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史为鉴,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只有人人讲诚信,践行诚信,才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迈出坚实而稳健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