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人士都承认,教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成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
“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难上加难。
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是在编排与内容上最基本也最决定性的改变。
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
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阅读的目的:为获得资讯而读,
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该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就是我们这本书主要关心的对象。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
因此,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忙。
我们可以称指导型的学习是“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当学习者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帮助下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则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而不是教导来行动。这种学习的规范就构成了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如果我们将“阅读”的含义放宽松一点,我们可以说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严格来说,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
在阅读与倾听时我们必须要思考,就像我们在研究时一定要思考。
第一层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
第二个层次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别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活树同样的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因此,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抓住一本书——这个比喻恰当的——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第四种,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 主题阅读。
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这样的阅读,如比较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此案看序。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个两段,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的?你一定要找出这主要的思想、声明与论点。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
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找出答案)。
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
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
此外,我们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接着是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可以这么说:规则一,你一定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
你一定要知道,在读的到底是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某种论说性的书籍。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
我们要知道的不只是哪一类的书带给我们指导,还要知道是用什么方法指导。历史学的书与哲学类的书,所提供的知识与启发方式就截然不同。在物理学或伦理学上,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
因此,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一开始,你要先检视这本书—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
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任何一本书告诉你要改做什么,或如何去做,都是实用的书。
《实践理性批判则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自我管理,而哪些是对的、有道德的品行。
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
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的结果作举例,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做例证。
如果你能把书中所提到的经验类别当作了解内容的条件,那么你就会明白这本书是哲学或科学的作品了。
历史学家的文词必须要优美动人,也就是说他要遵守说一个好故事的规则。
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高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指导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当初如果这些作者自己把规划弄得更清楚一些,还够得上是某种程度的整体组合,那其中就必然有一个架构规划,而你一定要找出来才行。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这本书是在探索人类快乐的本质,分析在何种状态下,人类会获得或失去快乐,并说明在行为与思想上该如何去做,才能变得快乐或避免不幸。虽然其他美好的事物也被认可为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像是财富、健康、友谊与生活在公正的社会中,但愿则上还是强调以培养道德与心智上的善为主。
亚当·斯密 《国富论》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酬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都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洛克《论人类悟性》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真理与极限,并同时讨论信仰、观点与核准的立场与程度。
本书显示出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观念,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由经验而来的。本书并论及语言是一个传递思想的媒介——适当的使用方法与最常出现的滥用,在本书都有指证。
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将内容,第二个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个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是另外一个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全书可以区分为以下的几个重要部分:一,把快乐当是生命的终极目标,讨论快乐与其他善行的关系 。二,讨论天生自然的行为,与养成好习惯、坏习惯的关系。三,讨论伦理与智性中各种不同的善行与恶行。四,讨论非善非恶的道德状态。五,讨论友谊。六,也是最后一个,讨论喜悦,并完成一开始所谈有关人类快乐的主题。
发现作者的意图
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干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最重要的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要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双方找出共通的词义时,沟通就完成了,两颗心也奇迹似地有了相同的想法。
你与作者就是已经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是。
另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
你要自己已经了解的一些字义来运作这个过程。如果一个定义里的每个字都还需要去定义时,那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被定义。
当然,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以为作者每次更换字眼就更换了词义,那就和你以为每次使用同一个字都用的是同一个词义一样,犯了大错。
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第六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最重要的一句字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你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
另一个不同是,复杂的句子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
一个作者在写作时,可能会用不同的字来说明同样的主旨。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去,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找出答案
关于共识、主旨与论述——可以带出第八个规则了。
你想发现一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你回想一下,这在第四个规则中已经谈过了)。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公正地判断一本书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评论,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相反,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任何东西。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给了我们一个大多数人忽略的忠告。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
这是建议你把不同的观点当作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规则是敦促你不要争强好辩。
第三个规则要如何应用在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中呢?这个规则要求他先确定这个不同的意见不是出于误解。
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的意见。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他必须为自己的观点找出理由来。当然,如果他赞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他与作者分享共同的理论。但是如果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就是他与作者分享同样的理论。但是如果他不赞同,他一定要有这么做的理论基础。否则他就只把知识当作个人观点来看待了。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于个人观点不同,在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一:要求作者要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着急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论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论些什么。
(3)将主要不妨按照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简介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