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传承

作者: 天降龙虾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8:18 被阅读0次

在被秦王朝终结的春秋战国时代,于战乱的间隙,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改变。由于战事频繁,血缘家族遭到兵役、抢掠、战斗等人为因素和天灾等自然原因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破损的家族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找到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土地的时候,凭借共同的华夏百姓身份,通常很容易和睦相处,我们将这种单纯的在同一地域生活的类似家族的团体称为“乡党”。乡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结拜”、联姻等形式组成更加亲密的意志家族或姻缘联盟关系,互相进行德行监督、互帮互助,一起生活。同样地,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为寻求事业发展的安全保障,商人、医生、学者、手艺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也都会组成一些以血缘家族为原型的集团、学派、党派、行会、师传关系等等的意志家族。人员流动使得社会关系从简单的血缘和政治从属关系开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了。

同样作为传承精神、意志的家族,我们认为,国家与学派、党派、联盟、集团、行会等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地君亲师”的顺序不容颠倒。“天地”代表自然大道的规律和法则,是不可破坏的真理,任何逆天之行为定不能获得成功。“君”即君王,代表国家的意志及王道信仰。“亲”即血缘家族的伦理关系,天然的主体关系、个人的第一社会身份来源。“师”就是师承关系了,代表个人的职业身份和事业追求。这几种在社会伦理中构成纲领的要素,依照其地位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就是:自然法则、王道国家、父母家族、学业职责。等于说国家的行政命令不能不顾及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这是显而易见的),家族的决策不允许违背王法精神和具体的国法条文(否则就要受到处罚),个人的学业和事业亦不能以危害家族利益或不能履行孝道规定的任务为代价(不然便是德行不佳)。违反自然规律的政策可以被拒绝执行(其实也不可能不拒绝,除非阳奉阴违),违背王法和国法的家族决策应当得到制止(不制止是为不义),危害家族或将导致不孝行为的学业和事业不值得从事(除非国家或现实情况有特殊需要,否则家族可以唤回或是驱逐从事此业的成员)。

关于我们对自然、王道、血缘家族的大致看法咱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只剩下师承关系有待详论。社会上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学识的发展进步使原本完全依靠血缘家族内部传承或政策性推广宣传进行传播的方式显得很不够用,无法满足生产和学术交流的实际需要,加上频繁的战乱带来的家族失散及人员流动,造成了师承关系在民间发展迅速。其伦理规矩以血缘家族的孝道伦理为蓝本,一般来说为师者可以从弟子或其家属那里收取一定的回报和酬劳,同时要求师傅应像父母教育子女那样严格、认真地教授自己的徒弟,弟子也要如同孩子尊敬父母一样听从师长的教导,必要的时候师傅有权对徒弟的违规行为施以惩戒。当然,由于血缘关系高于师承关系,父母若发现不当之处可以随时解除自己的孩子与其师傅的师徒关系,所以传道授业者应注重“为人师表”,也该具有高出普通人的德行修养。

另外,为师者在传授知识、技艺的同时,还务必将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并给弟子讲清楚,而且要在平时监督弟子养成良好的从业习惯,“教不严、师之惰”是经过启蒙的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徒弟的业务表现和德行直接关乎师门荣誉。如果某个学者教出来的学生不能胸怀天下苍生、以百姓福祉为重,如果某个医生带出来的徒弟只想着赚钱却并不关心病人的病痛,如果某个工匠的学徒干活毛糙、偷工减料,他们的师傅甚至师兄、师弟们的名声和品质都将受到人们的怀疑。别说我们这样会冤枉好人,就像你们在商业活动中很看重品牌效应一样,师门的名誉就是我们手工业时代的“品牌标志”。你们的商业品牌背后关联着的是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检验标准和高效的企业管理水平,我们重视的师门名誉的背后,真正值得信赖的是他们对于深刻精神领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技艺磨练的传承和延续,这一切都能充分证明他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意志的家族,倘若不是,我们便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了。

名声、名誉、名节,这些东西本身是很虚无的,无关紧要、无甚价值,可是当它们与某个行业中的某一些人的精神、意志联系起来的时候,这几个词语的意义便非常重要了。有时我们也会见到获准直接以师傅的名义从业的嫡传弟子,就像血缘家族以姓氏传家一样,有些意志的家族也有用某个知名先贤的名字标示自己所属流派的作法,例如“孔子门生”。前面说过,我们认为一个人意志的传承和延续可以看作是此人寿命的延续,在部落时期有的首领作出的长期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即使此首领已逝也仍将其视为在世,直到规划最终完成或无法继续实施为止,否则“三皇五帝”中的每个人就算再怎么长寿,也不可能连续维持好几个世纪的统治。名与利一样,过度的追求都是不必要的,贪图名利者都比较容易被人利用或伤害到别人、遭人记恨。只要从事某项事业的人的意志成果和创造确实能够给人们带来启发或方便,那么自然会有人继承、发扬他的意志成果,纵然没人传诵他的名字,也改变不了那是他的意志的事实。比如很多的医术、草药、粮食种植经验、实用工艺、技术、知识……恐怕都没人知道是谁最先发明、发现了它们,但那些东西被沿用千年、造福无数,不论是何人创造、总结、改进了它们,那些人的意志都从未消失。

相关文章

  • 师道传承

    在被秦王朝终结的春秋战国时代,于战乱的间隙,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改变。由于战事频繁,血缘家族遭到兵役、抢掠、战斗...

  • 三道文化

    三道文化是指天道,师道,孝道。天道自然 持续长久,师道发展 当下辉煌,孝道稳定,传承超越。小孝是陪伴,大孝是尊严。...

  • 用人三境界: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国的文化重师承,重传承。孔子讲尊师重道,师道讲传承,传承老师的经验,自己少走几十年的冤枉路,这是重师承的道理。 所...

  • 师之说

    古代的师傅,技艺学业,衣钵传承,立足帮派。奉为天地君亲师中荣光,师道尊严,何其了得! 如今师傅,技艺如斯,知识更新...

  • 简海拾贝,观文油感(十五)

    报师恩@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浓情历历念师恩,播撒知识又育人。 学成归来志良师,传承师道报师恩。 ...

  • 岁月静好,愿一直好

    上午听了几位老师关于自己成为教师的点点故事,或满怀感恩或布满童趣,或曲折饶旋或师道传承,总之温暖又美好。 下午又有...

  • 《传承者》15关于自学之说

    《传承者》_15 关于自学之说 情景:师徒之间的日常对话 “你知道应该读哪些书的?”师道之。 “需要读中医四大经典...

  • 致父亲——师道文化的传承者

    想当年,孙悟空石破天惊,横空出世,以天资神力迅速统一花果山成为猴王,但一日见老猴病死,顿感岁月苦短,纵然荣华富贵终...

  •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今天听了两堂讲座,一堂是王文静教授的《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一堂是王秦丰教授的《论语与好老师》。这两堂讲座,...

  • 《师道》——月牙山人

    《师道》 问世间圣人为何不得以出?天道渐远,师道不传久矣!圣者自有师道,明师道者非唐韩愈韩退之莫属;圣者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道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up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