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随时随地学习
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
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一定出问题。
他不听,结果真的出了问题,替他惋惜的同时,对于自己认知的道理,也会更进一步得到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看到别人犯了一个错误,自己便反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问”。
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
开始做反省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仁之所至,义所当然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干。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的寂寞。
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纯正。
做学问不要怕寂寞,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做学问。
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
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
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远”字是形容知己难得。
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是做学问的更是如此。
太太,儿女,父母,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
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