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的时候听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此查阅了它的出处。它出自《礼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靠死记硬背学习的知识,无法成为别人的老师,需要将这些知识逐一实践,有了自己的体悟,才算是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喜欢在了解了一些知识后,就好为人师。不仅如此,我们还喜好囤积“记问之学”。听一门课,如果老师教授的知识点少,就感觉这门课上得不值,很少去思考自己除了好为人师之外,生活中,一点一滴去实践了多少。没有践行,一味贪多,只是徒劳地轮回在知识的追逐之中,很难有根本的长进。
如叶曼先生所讲,做学问要向肠胃学习,不求贪多,但求吸收了多少。吃得再多,吸收不了的部分,有的排泄了,有的堆积在身体里,反而成为病变的起因。学知识也是如此,用过一次,就是在吸收,慢慢地越用越多,才能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不用的知识,很快会忘记,没有忘记但又没有通过实践掌握的,可能会变成一种执念,禁锢住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