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京看的第一个展览是“毕加索:蔚蓝海岸的生活”(Picasso:Life on the Côte d'Azur),这是日本老字号西式点心品牌YOKU MOKU开设的博物馆的第一个展览,创办人兼馆长是第二代社长藤绳利康。毕加索的画作一向是博物馆趋之若鹜的藏品,却是第一次见到他的陶艺作品展,而且是一家私人企业的30年收藏。
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奔向YOKU MOKU位于南青山的旗舰店,那蓝色瓷砖外墙与经典的“雪茄蛋卷”一样,都已成为这家品牌的标志。午餐后漫步至不远处的博物馆,位于街角的两层高建筑,大片的淡黄色实墙,压印出瓷砖的纹理,入口处的蓝色瓷砖,呼应旗舰店的建筑设计。略微抬高的一层设有品牌咖啡店、博物馆商店和阅读空间,左侧弧形墙下是博物馆入口,直跑楼梯将观者先带入地下展区,再向上层空间移动。
展览以日英双语说明,围绕三大主题——日用品的移形,艺术生活的转型,动荡的时代,叙述毕加索二战之后移居法国南部蔚蓝海岸,与当地陶艺匠师近30年的合作,以陶瓷为媒介的艺术探索。展览不仅介绍作品的艺术风格,更是通过录像与文献介绍毕加索的创作过程,剖析作品所蕴含的对于艺术与社会问题的反思,一气呵成阐述清晰的主题,也是毕加索晚年的思考——艺术源自日常,艺术为民服务,艺术反哺社会。
毕加索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陶艺,虽然对陶胚釉彩有所了解,他不会拉胚制陶,更不会装窑烧制,其创作不受工艺技法局限,利用匠师批量生产的陶胚,如水罐、花瓶等,趁着胚体尚未干燥,用双手扭捏旋转出不可思议的造型,再做雕刻、上彩、挂釉等处理,然后交给匠师装窑烧制。无数的作品烧制失败,他在废器中获得新的灵感,沉醉于柴窑窑变所带来的惊喜。
毕加索的陶艺风格如其画,带着原始的、幽默的张力,同时保留器物的原始功能形态,强调艺术品的日常性,或者说,他所追求的日用品的艺术化。深知自己的陶艺作品终将成为艺术投机品,毕加索很早便授权当地陶艺家,按照严格要求复制自己的原版作品,称为“毕加索版本”(Picasso Editions),通过量产让作品能为普通人所拥有,进而改善陶艺家的处境。
暮色中走出展厅,在博物馆商店买了展览手册,这是对高水准展览的敬意。日英双语的展览手册,无论是内容组织、排版设计、纸质印刷,皆为上乘,除了按照三大主题详细介绍展品,还有两位艺术史家的三篇学术文章,其中松井裕美的论述无疑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可见艺术研究对于展览策划的推动力。
策展如同写作,需要明晰的观点,在有限的空间,以有限的作品,让观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解读,体会艺术品的美感,理解其文化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看一场好的展览,也如同读一本好书,令人对艺术家、对策展人、对艺术史研究者、对收藏者、对博物馆,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敬重。
原文题为
“毕加索陶艺”
刊登于《联合早报》
2021年1月2日“自在言”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