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马上结束了,对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学习,你做好准备了吗?
在新的一年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变得高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下面分享5条感悟,希望能让你有所启发。
1、一切始于阅读。
输出之前先输入,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这都是讲的同一个意思。
我自己的感受比较深刻,当没有输入的时候,写作过程就感觉到捉襟见肘,完全不知道写什么,甚至直接都是写的自己的碎碎念。
这就说明,写作的前提必须是大量读书,没有读书,写作的内容完全不可看了。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这就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先大量阅读。通过阅读,促使自己产生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此时的写作,可谓水到渠成。
2、学会框架思维。
同样是读书学习,为什么普通人无法快速抓住本质,而高手可以快速学会透呢?
核心原因是,高手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和套路,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他们不管学习任何内容,都可以很快速地与自己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关联,把所有学到的内容进行颗粒归仓,而不是让这些知识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碎片。
而普通人呢,不管是听课也好,读书也好,甚至是接触到一些所谓的高大上的理论、模型,觉得当时受益匪浅,实际上完全无法应用。
就是因为缺乏框架思维,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孤立的,无法真正应用起来,无法真正在工作中产生价值,这才是最核心的原因。
所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让知识进行相互关联,才是最重要方式。
如何做呢?
分为四步:理解问题、拆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问题。
3、警惕信息衰减。
香农-韦弗信息传播模式显示,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为编码的原因,会发生损耗和衰减。
一直接受衰减的信号,最终会导致自己得到的内容,跟最原始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
这就像读一本书,或者学一门课,传播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A,但是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就算能表达清楚,在讲出来后可能接受者也会限于自己的认知理解,而出现不同的观点。
这就会导致整个信息出现了衰减,即接受者得到的知识,并不完全是传播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每个人都会在学习一个内容时,掺杂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果经常性看别人咀嚼过的内容,会严重影响自己对于源头知识的吸收,不利于自己知识体系的建立。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信息源头,不要总是沉迷于各种畅销书,要多看经典原版书籍。
虽然有时候经典原版书籍不一定很好理解,但是至少是最接近作者真实想法的,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再去对比别人的理解,会对这个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4、专注于最重要的20%。
当下很多畅销书,其实翻来覆去讲的都是同一个观点,只不过用了一些案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此时,只要抓住书中最重要的20%的内容,就可以理解整本书讲的到底是什么。
对我自己而言,读书方法和过程,一定不是一成不变或者一劳永逸的,必定要随着不同的书来变换不同的读书方法。
把自己80%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自己占有优势的20%上面,是最高效的。
心理学家凯瑟琳D.克拉默说过:
80%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关心哪些事情没做好,而研究表明,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做好了什么上才是加速进程的关键。
《专注力》这本书也提到过同样的观点:
你可以选择你要考虑的东西,将80%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优势上,集中在日常生活中做得比较好的事情上以及你的潜能上,这种做法会更加有效。
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只要精力的原因。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如果什么都想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突出重点,只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好,才能更好做出成绩,而不是天天平平无奇。
5、活在当下。
如何才能更好激发自己做事的动力,如何才能更高效率地做一件事呢?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活在高潮!最重要的工作就在眼前。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管理方法。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改变;
未来的计划,更是无法虚无缥缈,与你无关;
而今天,当下这一个小时,却是可以实实在在抓得住的。
只有抓住当下,才能更好为将来做出点什么,不至于每天都活在虚幻中。
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曾说:
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务实,是踏踏实实做人的根本。存活着往事的回忆或对将来的臆想中都毫无意义。
活在当下,是对生命的负责,是最值得追求的一件事。
人很容易变成一个不断计划者,觉得做完了计划就实现了,开始放松,甚至觉得一切都已经实现。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无法分辨现实和虚拟,当你做出了计划,并开始幻想实现计划的美好时,大脑就觉得这就是现实,觉得已经达到了目的,不必再去努力了。
此时你开始放松、享受,甚至自我幻想。
正是这一步步的计划,导致了我们很多人陷入了一种虚妄中,始终无法走出。
只有认真活在当下,认真抓住眼前的每分钟、每个小时,把眼前的事情努力做好,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