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因为自家孩子迟迟不能完整的说一句话而感到很焦虑。
有些家长则成功抓住孩子的“自我语言的敏感期”,短时间内就帮助孩子实现了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家长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阅读今天的文章前,简慧爱邀您思考:
● 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到来了吗?在什么时候?
● 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您为孩子做了哪些促进她语言发展的事?
这一年的春节,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崩溃。带着一岁七个月的女儿回东北爷爷奶奶家过年,两天一夜的卧铺火车,北方陌生的地理、生活和语言环境,都让我这个老母亲应接不暇。假期过后,留下一堆的烂摊子待收拾。
但是这个假期也留给了我一个惊喜,一路上在新鲜的人事物刺激下,女儿的话匣子忽然打开了,教她什么她都愿意跟着学,且发音标准得出乎我的意料。
在这之前,女儿其实也是个小话痨,一天到晚叽里呱啦的,只是说出来的都是一些外星语,旁人无法理解。
转折点就发生在去东北的火车上,我们坐在卧铺上吃东西,我拿着一块蛋糕,忽然觉得好玩地问她:“要么?”她也学我说:“要么?”我重复一遍,她也跟着重复一遍,两人越说越觉得好玩,于是,这“要么”就变成了我们接下来行程的一个梗,随时可以拿出来玩一会儿。
从那开始,看到感兴趣的人事物,女儿都很愿意跟我学着表达。之前看过的绘本上的动物,有些不用我教,她自己忽然就会说了。春节期间,遇到亲戚,即使刚开始不肯叫,熟悉之后,她也会乐呵呵地不断叫对方,仿佛是件好玩的事。
隔几天之后,出现另一个转折点,在姑姑家和表哥玩了两天之后,回到奶奶家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忽然和我说:“哥哥,笔笔。”开始会两个词组成的短句子了。
感觉女儿在几天之内,经历了其他孩子几个月的语言发展过程,这也许是之前的厚积薄发。
1-3岁孩子语言发展规律
一岁七个月的女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一般来说,宝宝在一岁半到两岁半期间处于宝宝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也称为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宝宝在这时候开始咿咿呀呀模仿父母说话。
宝宝0-1岁为前语言期,1-3岁为语言期,有一定的的语言发展规律。
4个月:能观察出父母的嘴唇动作,开始模仿动作,尝试着自己开始发音。
6个月:开始吐出一些简单的音节,有些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
10个月:对语言特别的敏感,能够感知说话者发出的指令,也会有自己的小情绪。
1-1岁半:单词句阶段,主要以词代替句子,用一个单词表达许多不同的含义,如“水”可能表示“我要喝水”,也可能表示“那里有水”。词的发音不够准确或清晰,会发生漏音、丢音或替代发音的现象,如把“姑姑”说成“嘟嘟”,把“哥哥”说成“得得”等。
1岁半-2岁:以说简单的短句子为主,大多数在5个字以内,也称电报句,如我女儿说“呜呜拜拜”,意思是“火车再见了”;还有“爸爸吃”等。
2岁:可以表达50个以上的词汇,能用4-5分词语组句,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并且可以听懂包含2-3个要求的语句,例如:“宝宝拿起这些积木,把它们放进玩具箱!”或者“帮忙找到妈妈的鞋子。”
3岁:掌握词汇量应该达到了300个以上,最长能够讲出5-6词的句子。陌生人也能够听清或是听懂他想表达的意思。
如何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在语言敏感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种语言。
1尊重孩子自身发展规律
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精准地按照标准发育,我们需要尊重孩子自身的发育规律,根据她的节奏来引导。
女儿七个月左右就已经开始会叫“爸爸妈妈”,当初还以为她属于说话比较早的孩子,但之后的好几个月,她一直停留在“爸爸妈妈奶奶”这三个词。
待女儿一岁五个月的时候,遇到一个一岁半的姐姐,我发现那个姐姐已经会说“妹妹,重重”这样的短句子。
当时我确实有点着急了,怎么自己家的孩子还停留在爸爸妈妈奶奶三个字上,连每天见面的阿姨让她叫一声“姨姨”她都不愿意说。
一次春节假期的出行,便打开了女儿的话匣子,她现在的语言能力,甚至赶超了小区里那个小姐姐。
2不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望
在生活中,对于像我女儿这种,对说话有欲望非常爱表达,但又无法准确发音的孩子,父母不应该打击孩子,忽视孩子,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要有耐心,可以用提问、反问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从而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为孩子以后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基础。
3让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就会思考怎样去说,说什么,从而学会快速的组织语言,进而拥有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能力。
与同伴交流也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维逻辑,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春节期间,女儿就是和大她一岁左右的小哥哥玩了一天之后,学会了用两个词短句子表达自己,后面又和差不多年纪的另一个表哥玩了两天之后,学会了“哥哥,婆婆,家家”(意思是哥哥在婆婆家)这种三个词的句子。
4绘本阅读
绘本对于语言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绘本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语言简单重复,贴近生活。如绘本《蹦!》,全书就只有一个字——“蹦”,结合故事,不仅让孩子会理解“蹦”是什么动作,而且让孩子很容易学会“蹦”这个音及其代表的意思。
我因着自己喜欢看书的缘故,误打误撞从孩子两个月左右开始,就带着她看一些简单的绘本。到了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时候,之前绘本上熟悉的东西,她经过日积月累的重复阅读,也就自然而然会发音了。
5多一些生活体验
不要指望孩子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或物有深刻的记忆,只有在活动中有过直接的体验,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刻下印记。
记得有一次,带女儿去动物园,女儿亲手喂了小兔子,后来在绘本或者其它地方见到兔子的形象,她就能自己说:“兔兔!”。
多一些生活体验,让孩子对抽象的事物转成直观的感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的春节东北之旅,女儿就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收获。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健康成长,期待着孩子学会说第一句话、开始流畅地表达。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关键期,把握住孩子语言的敏感期,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从说第一句话到成为小话痨似乎在一瞬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