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防御18:现实重构

防御18:现实重构

作者: 悠然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19:49 被阅读0次

现实重构,心理学定义就是先否认现实,再重新虚构一个现实。神经症性的防御,为了缓解内疚和焦虑。宋老师的解释:要么编造一个事实,要么隐瞒事实中的一部分,留下对自己有利的另一部分。因为脱离客观事实,所以这种防御是属于精神病性的防御。

案例1:初中女孩,在学校宿舍割腕,把同学吓倒。女孩爸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记者,工作性质决定了,爸爸很少在家,经常在外面跑。女孩妈妈在家陪她。妈妈呢,经常在女孩面前隐瞒事实,抱怨爸爸一点都不顾家,对这个家一点贡献都没有,这个家全靠妈妈 一个人来支撑着。妈妈就这样天天在女孩面前说爸爸的不好。但是,事实上爸爸对女孩还是挺好的,只是确实是因为工作,在家待得时间很少,但是,因为爸爸的努力工作,家里的条件确实挺好的,住豪宅,开好车。妈妈脱离客观事实,在女孩面前隐瞒了爸爸的好,只强调爸爸的不顾家。所以,女孩就混乱了,冲突了。不确定爸爸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自己觉得好,但是妈妈又说爸爸不好。那爸爸是好的吧,但是,爸爸又不回家。妈妈把自己说得那么好,但是事实上呢,妈妈对她非打即骂。孩子就心理冲突了,时间长了,女孩心理就出了问题。

女孩妈妈的问题就是典型的现实重构,精神病性的防御,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应该去就医吃药了。其实,妈妈之所以这样是内心对自己抚养孩子的能力不自信,所以,就依赖爸爸,但是爸爸呢,又因为工作不能在家,所以妈妈把情绪就撒在了孩子身上。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上了初中后,就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女孩由于从小妈妈的打骂和抱怨,心理抑郁了,有了自杀倾向。

案例2:一位幼年丧父的女性,听妈妈说,爸爸去世的当晚,姑姑和奶奶就把妈妈赶出了家门,并且不让妈妈参加爸爸的葬礼。可是,这个女性却记得小时候,姑姑经常给自己做新衣服,每次回娘家,都会给她带煮鸡蛋吃。

宋老师建议:去找姑姑,了解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能听妈妈一面之词。

当再次咨询时,来访者拿起电话就哭着跟我说:宋老师,我太羞愧了,我误会了奶奶几十年,奶奶去世我都没有回去。姑姑说,爸爸去世的当晚,妈妈把爸爸放在太平间里,手续都没有办完,就赶紧跑回家,把家里全部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当晚就跑回娘家了。爸爸出殡那天,姑姑奶奶请家族中长辈去请妈妈,妈妈就是不肯来。

这个妈妈也是在现实重构,误导了孩子的三观几十年。

如果妈妈带着情绪跟你说很多话,抱怨很多,基本上都是现实重构,你不要全信,要去看客观事实。如果妈妈是客观地描述一件事情,说出自己的问题,也说出别人的问题,这样的一般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是 可信的。

擅长现实重构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

1、恶解人意的人

2、委屈抱怨的人

3、受害者情结严重的人

4、消极负能量的人

5、消极自我的人

通常,我在咨询中,不会轻易相信来访者的口述,我会通过原生家庭探索,和具体化,来还原现实。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必须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基于客观现实,做出分析判断,这是职业素养,更是职业能力。

怎么办?

如果你面对以下几类人:

1、恶解人意的人

2、委屈抱怨的人

3、受害者情结严重的人

4、消极负能量的人

5、消极自我的人

他说出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一定要多方调研,还原客观现实。不要一时同情心泛滥,可以共情,先关注事实,如果对方可说服呢,就帮帮他,如果对方不可说服,那最好离他远点,洁身自好,自己好好成长。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这个道理。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说一个女性丈夫出轨,跟闺蜜诉苦,闺蜜倒是好,给她各种出主意,跟踪定位,捉小三,最后把丈夫搞得身败名裂。丈夫记恨妻子的闺蜜,把闺蜜杀害了。真是有时候,别人的事情不要瞎掺和,本身你拆了一个家就不是什么好事,最后还惹祸上身,连命都搭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御18:现实重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do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