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帽,法棍面包,法国风情,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畔与法国有关的一切都让我痴迷。
So,对法国的痴迷,也促使我想更加了解法国,了解法国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梦想有一天能踏上法兰西的国土,不会点法文,怎么说得过去呢?
于是现在开始学习法文。
法文在11世纪前是除了中古汉语以外,当时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目前全世界有8000多万人把它当作无语,超过1亿人使用它。当然这也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法国人一直对自己的语言非常自豪。
对法国最初的了解,来自于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15世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
现在相信很多人都对《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耳熟能详。
对于巴黎的也始于巴黎圣母院。
没想到我心中神圣的殿堂——巴黎圣母院,却在2019年4月15日惨遭大火吞噬。
望着拥有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在大火中燃烧,我的心在滴血,在流泪…
经抢救屋顶和塔尖儿被烧毁,这一大火震惊全世界。
令人欢欣的是,在随后法国政府宣布召开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全球征集方案中,来自中国的ZEYU CAl和SIBEl LI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
该方案亮点是利用磁悬浮技术在塔楼设计“时间胶囊”装置。时间胶囊上下浮动,每半个世纪打开一次,因此被称为“巴黎心跳。”
此外,利用塔楼玻璃的折射,可在内部形成玫瑰花窗。来自56个国家的226项方案入围此次竞赛,巴黎心跳获得了3万多人投票胜出。
新巴黎圣母院的设计师是中国人!这让我对巴黎圣母院又有了一层新的感情。
“巴黎心跳”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不但和整体的设计方案相吻合,也符合巴黎优雅浪漫的气质。
提起法国,很多人都会与浪漫之都联系在一起。
法国人的确浪漫,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在生活中。
法式大餐自不必说,就连司空见惯的法棍/Baguette也有不少讲究。
你可不要小瞧了这看似做工粗糙的法棍,这可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面包文化的标杆。
以法棍作为代表的欧式面包风格,大多朴素却原生态,口感韧性有嚼劲,保留了麦子最原始的味道和口感。
法棍其实构造十分简单,但法国人为法棍的制作工艺制定了严格的法令,原料必须只用小麦粉,水,盐和天然酵母。而且制作过程中不能添加防腐剂。
长短也有特殊要求。制作法棍也是个技术活。So,把法棍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真的不为过~
据说在法国,你只要坐在巴黎街头看看,长棍面包还真是法国人最时尚的“出街必备单品”。
早晨或傍晚,总可以见到手持,怀抱或者肩背法棍的法国人穿梭在大街上,这也算是法国独有的一道风景吧~
据说法棍新鲜出炉时,口感是软硬正好的。一天之后你就可以用来当“磨牙棒”,如果三天之后你才想起它,也许你就可以考虑开发一下它的新用途,比如用它来拍个蒜什么的…
今天我对法国又有了新的了解,从“巴黎心跳”到法棍面包。
我想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会越来越爱这座城市。
有朝一日,飞抵法兰西,头戴贝雷帽,手持法棍面包,徜徉在塞纳河畔,品左岸咖啡,看优雅浪漫巴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