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有句俗语;“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可见“月半节”在家乡人们心中的位置,至少也不亚于过年。
其实,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有些地方叫“鬼节”,和清明节差不多,不同的是,不必到到祖宗的坟莹地,祭祀的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亲朋和孤寡老人的亡灵。
传说家中前三年内死了的人,其亡灵叫新亡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开始回到阳间原来的家中,初十以后离开,前三年以外和很久以前死亡的人的亡灵叫老亡人,每年七月初十进阳间的家门,十三至十五离开,这段时间(鬼节)内,每家每户根据情况选取时间要置办酒席,通常是蒸肉为主菜,晚上还要分主次(近,远,内,外,孤,寡,野魂)面面俱到,为这些亡灵燃烧纸钱,祝愿他们在阴间幸福快乐,一个个都要请叫到具体名下,送别他们离开家门,乞求他们保佑阳间子孙的平安幸福。
这项活动从什么时候兴起?考証没有意义,我只有儿时的记忆,只有个人的见解。
首先,祭祀祖先和内外亡亲这是一种感恩,然后,那祭祀孤,寡,野魂应该就是一种善举。-百善孝为先,这样的活动将善和孝融为一体並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到近似成了常规。
不少人都会置疑,祖先还能享受酒肉款待吗?还能享受那么多“钱”吗?唯物论者是否定的,甚至是反对的。但全盘否定和对一切持反对立埸也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总不能看到鸡蛋是母鸡屁眼所出而且蛋壳很脏,:就把鸡蛋扔掉吧?
相对于这看似荒诞的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見,另外还存在着一分真实的美好的心灵,这心灵的展現和物资的付出,那是一种不可能看到或得到回报的付出。如果说这只是一种简单象征,不如说是一种隆重仪式,也是一种可贵的坚持。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传承这一习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世世代代根深蒂固的“孝”和“善”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对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形式。其中内涵深广,对冥冥之中的祖先和孤魂野鬼尚能展示敬爱和感恩之心,难道对现实生活不能一视同仁吗?
可能也会有人说是一种浪费,费时,费神,费物资,没有見着亡灵回馈的信息,只有自己在折腾自已。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传统一旦丢掉,也有可能同时在无形之中伤蚀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丢掉了感恩的心,丢掉了追求孝,善,仁,义,信的精神。我们本来应该把他当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岂能丢弃?
对于民间这种习俗可谓名不见经传,也可能我确实小题大作,不错,其实这只是一点小小的作为,也不在乎大小多少,也看不出什么明显的作用,我则认为,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在于经常修炼自己的人性和品质。善良的人性,高尚的人品绝不仅仅是抽象和空洞的东西,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注重对人品的修养,祭祖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对其祖先坟墓送上一束花,然后虔诚的一鞠躬,相信大家都在影视中见过。
刘邦打下江山当了皇帝后,对其和百姓一般的父亲尊为太上皇,从此,历史上才有了这个尊称。
领袖,君王尚且如此,何况百姓。善行善举不论哪种类型,不论生活的哪个方面,都是塑造美好的心灵,都是加强道德修养,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品位,贵在经常坚持,希望远久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