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衣裳

作者: 千宇未来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23:01 被阅读0次

        登古之城,抚流之梁苔,山河为我喜阑,念:“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洋服披身,思:各族皆有自式衣冠,而我汉岂无衣焉?于此,酸涩盈胸......

        树若无皮,必当死焉。鸟若尽羽,必当亡焉。汉无己之衣,岂非亦以失本也?中国自古何以谓华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此即华夏之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称,然今之中国美服,大礼何所览也?

        明末大乱,清师入关,令“剃发易服”,异鞑靼式者死。故长袍马褂于身,束以发辫,以奴汉人,令忘之本也。此汉衣冠所以绝三百年,今鲜有裳者。汉服尽辱也,奈何于清,皆跪称奴?剃发易服,汉文之痛也!清末时年,中华屈潰于世。乃创民国,又以民主号之。于此后,民学以西文,着以西衣。谓现代化,实乃西化也。虽有善,然过则殆也。谓中华良善之文,必以存焉。

          至今,汉人不悟也。舍其锦绣,旗袍于身,莺燕婀娜。汉服为世人忘矣,重著汉裳,今夫见之,竟言其倭服也。呜呼哀哉,此乃汉服,汉家衣裳也!予不愿为之痛肠,不愿先之智莫叹,不愿华之冠裳为扶桑宣也。呜呼!入于麦当劳之堂,信口而歌:My  heart  will  go  on. 心忽忉怛。以其声,又于大者哉:忘之乎?忘之矣乎?炎黄之祖,吾不忘。群褐发蓝眼之豺狼,携坚船利炮,拆我庙宇,坏我之庙者,吾未尝忘也。已是经百年之今,我筑楼宇比天,未见公德一坊。英文日盛,汉字渐冷,继之西衣,以为尚悲乎。

          其礼仪之邦安在?其华安在?我著身汉衣,子言我异哉;我惜汉裳,君乃谓其为扶桑;我诚以相告,汝为笑一场;我竭力而为,不可动汝丝毫。其信之乡,吾子之华,华夏血脉。祖名炎黄,君忘之乎?君忘之矣乎?愿得一日,汉裳于身,行于市,而众不嘲于我。便也心舒意爽。愿终得一日,拾中华之本,撑华人之脊!此诚兴国人之志,恢弘华夏良善之文也!便也心神畅怡。弘志者,同予者何人?

        自新中国以来,国力日盛,汉人愈发自信。交与世各国文,开放眼识。遂寻其裳,以兴之。故汉文之兴为势所趋。兴汉服者上达治国之官,下至民间志士。有识之士宣:“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微斯人,吾谁与归?

                                                ——千宇·未来

                                            2017-3-3--18:00

相关文章

  • 汉家衣裳

    登古之城,抚流之梁苔,山河为我喜阑,念:“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洋服披身,思:各族皆有自式衣冠,而我汉岂无...

  • 汉家衣裳

    衣裳,“上曰衣,下曰裳。”衣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礼仪,华夏作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

  • 2018-07-12

    终于穿上我汉家衣裳,世界上最美的衣裳,祖先的血液在心中流淌,告诉我我的名字叫炎黄《汉家衣裳》

  • 着我汉家衣裳

    嫘祖始蚕 织布弄丝 一片最美的云彩在东方大地展开 麒麟腰带 曲裾罗衫 一笔浸湿的水墨在历史画卷晕染 汉家衣裳 与子...

  • 汉家衣裳,天下炎黄

    对汉服初印象就是觉得好看。飘逸如仙人,空灵,大气,其他的就没有进行过过多深入的了解,什么汉服形制,汉服运正...

  • 着我汉家衣裳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祖国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和小伙伴穿汉服出去玩,除了时不时会遇到和我们一样穿着汉服、...

  • 着我汉家衣裳

    我一直很喜欢古风,很喜欢汉服,自己买过一套,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朋友送了一套汉服做为成人礼。 但我老家那个地方很小,...

  • 观“汉家衣裳,天下炎黄”有感

    “着我汉家衣裳, 兴我礼仪之邦”这句话早已在口中吟唱绕转多次,今日又在《汉家衣裳,天下炎黄》中听到此句,别有一种...

  • 观《汉家衣裳,天下炎黄》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汉族人民,我们所奔赴的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但与此同时,我们只有谨记本源,方能实现汉名族...

  • 汉家衣裳<五>

    第五章 林中新秀 城东盼兮宫,离皇甫衡的府邸相隔不远,因此赵河图和皇甫衡并没有急于赶往,而是在府邸中商量对策,以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家衣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g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