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乔纳森·克拉里《《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中每天24个小时每周7天全天候日日夜夜在线,资本主义世界运行节奏代替人的生理节律自然规律,人的注意力被全天候收割,资本主义运行逻辑全面入侵人的工作生活。
对注意力的操控
想想自己的手机,我已经想不起来没有手机之前人究竟是如何打发空闲的时间的,从前的我是怎么等车,怎么坐地铁,怎么和同桌的朋友吃饭,怎么和同行的友人聊天,怎么在家里度过无所事事的一天。我很清楚的是,现在的我有事没事就会拿出手机解锁,划一划,看一些自己根本记不住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的信息流。
真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获得信息吗?根本不见得。有效吸取信息的前提是注意力,在那些梦游般滑手机的背后,是接近于飞行模式的空白大脑,几乎不存在接受信息的高质量的注意力。其次,即便有注意力,存在于网络的一篇一篇文章中、一段一段文字里、一个一个链接上越来越短的碎片信息,它存在的价值本身含金量就很低,大部分是信息的噪音。最后,我们在网上能看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最最需要吸取的信息。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需要我们沉下心,用心去体会。然而我们静不下里,沉不下来,于是我们的生活就一直如同漂浮忙乱而没有扎实生根。
对生活的入侵
有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有了手机电话、微信,有了随时随地就可以找到一个人的方式之后,网络就开始入侵人的生活。只要不关机,任何人就可以在任何时候联系到你,工作时间延伸到了下班后朋友圈,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设置三天可见甚至还申请小号。事实证明,人有社交压力,需要维持自己的社交形象因此不能无所顾忌。但同时人也需要畅所欲言发泄吐槽,需要在最亲密最安全的朋友中间露出自己的最柔软的肚子接受别人的安抚,才有力气振作精神重新战斗。
时时刻刻保持联系的状态保证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作要求愈来愈高,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人的睡眠问题,睡不着或是睡不醒。健康的睡眠是底线,更加好的是能做白日梦。我们接受的是工作对我们生理节律的限制,我们的身体并不规定做五休二,并不能常常加班,我们的身体累了就需要休息,要保持规律的生活。
对情感的破坏
资本主义世界通行的货币是金钱,金钱是衡量一切价值的通货。但因为金钱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他把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包括人的感情。人与人的真情实感实在敌不过大笔的金钱考验。
但究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幸福,途径之一是赚钱,然后买很多东西,于是我们觉得很幸福。途径之二,我们跳过购物这个环节,我们直接从我们所从事的事情本身获得幸福。与亲人相聚,与朋友交谈,帮助别人,思考人生,欣赏艺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些根本不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行为,是能够直接给人带来幸福感的行为,也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金钱无法买什么,那些最珍贵的属于人的尊严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