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代,无论你是谁,总有一种变革针对你,总有一款危机适合你,总有一个未知在等着你!
而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大、最强壮的物种,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是事物的常态,要想长久的生存,就必须运用好一个字——“变”,打破思维定式,用创造性思维代替“以不变应万变”。灵活的变通之力,既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更是一种立足于世的生存能力。
自我革新,与时俱进
当你做事越来越熟练的时候,你就该“变”了,否则就会面临危机。
因为按照卖油翁的说法,这叫做“无他,惟手熟尔”。你连原地踏步都算不上,并未增加任何新知识、新技能,只是增加了熟练程度。但整个社会在飞速向前,你,不进则退。
《易经》中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告诉我们变通应趋时,与世界同频共振,才能做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我们若什么都不变,不随时更新自己,那么只能被淘汰。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公司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员工,被一个95后领导辞退了。
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
原来这位老员工所在的公司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成立了新媒体部门,需要一些熟悉产品的员工一起来组建,这位老员工也被分到了这个部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学习新知识,现学现用,终于使部门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然而,最后这位老员工仅仅熟知产品,仍对新媒体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排版编辑工作都难以推进。领导劝他多花点时间学习,他却说:“这套新玩意,不见得会对公司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我一看就头大,还谈什么学习。”后来,这位老员工毫无悬念地被劝退了。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每天都在不断地涌现新事物、新发明、新技术、新概念……如果长时间拘泥不变,必将落后于这个时代。并且被舒适区麻痹的感官,会让你丧失应对危机的能力。
俗话说:物久则废,器久则坏。就像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终于琢磨出了丢石子的方法,从此它就顺畅的喝到了水。并且它经常被人夸赞,方法还被写到教科书里!然而,忽然有一天,飞来了另外一群乌鸦,这群乌鸦根本不会衔石子,但人家个个嘴里都带着一根吸管。
2019年英国牛津事务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人因为人工智能失业!机器人将取代2000万的工作岗位。
麦肯锡和MIT也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约有45%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替代。基础白领和蓝领的岗位将消失,30%的审计、行政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可以预见的是:到未来,我们不仅要跟同龄人竞争,跟比自己年轻的人竞争,还要跟24小时不睡觉的机器人竞争工作岗位。
《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故步自封难有进步,人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最大化的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
所以,如果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铁饭碗,那一定不是一个职业或者一个岗位,而只能是我们自己。
当退则退,藏锋蓄志
如果说,不断自我革新是一种硬件技能,那么当退则退就是一种生存于世的大智慧。
《易经》中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有一种叫尺蠖的昆虫,爬的时候都是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然后再伸展身体前进。人也是一样,适时地退并不代表软弱和认输,而是一种藏锋蓄志的生存法则。每一次屈从,必然会成为下一次前进的动力。
当力量不足时:退让是一种自我保护。退是表象,厚积薄发才是本质。《菜根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退让是为自己日后更进一步留有余地。
当无效付出时:不论是感情、金钱,还是时间投入,果断地退出是一种及时止损。通常及时地止损比盲目地坚持更加重要。
当获得成功之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适时地急流勇退能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给自己一个沉淀下来的机会,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晚清时期,曾国藩一手创办了湘军,这支队伍和其他军队不同,士兵个个几乎是曾国藩亲手选拔并培养,所有上下将士都绝对服从曾国藩一人。可以说,这支军队是曾国藩的军队,而不是朝廷的军队。曾国藩靠着这支军队,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军,并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还被封为毅勇侯,是当时清军入关以来,权利最高的汉族官员。并且所有湘军大小将领及有功人员,莫不论功行赏。
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与群臣的妒忌也随之而来。曾国藩说:“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鄙人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权力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送,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者良非无因。”
曾国藩
他深知“功高盖主”的道理,决定急流勇退。还写信给弟弟曾国荃,嘱咐他将来一有机会,尽快抽身引退,如此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
最后曾国藩先下手为强,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弟弟曾国荃送走,避免再生事端;
第二,大量裁减湘军,撤掉部分机构,并请求由朝廷亲兵来驻守皇城。
第三,极力恢复中断了多年的乡试,在百姓心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功成名就,就应该懂得急流勇退,主动释权图安无疑是最佳选择。
曾国藩认为,事情在初期、成长的时候,要勇于进取,最好不要求稳求平;在强大、得势以后,才能求淡求退。
《易经》中说:“曲成万物而不遗” 。万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迂回往复的。
人一生会遇到无数走不通的路,但没有一条路能让我们直达到尽头。反而拐个弯,才能走出更宽更远的路。
很多时候,死胡同和柳暗花明,就在一念之间,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转个弯,总能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当有些路你已拼尽全力也走不通的时候,就该转弯了。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硬笔书法家张文举,年轻时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书法家,而是作家。为了成为作家,他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写作。
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会细致地修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寄到各地的报刊杂志。但遗憾的是,尽管他如此用心努力,但从来都没能发表过一篇文章,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直到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杂志社总编寄来的,总编写道:
“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直沉迷于作家梦的张文举幡然醒悟。他毅然放弃了写作之路,转头开始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硬笔书法家。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走不通的路,与其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如换一种前进方式。
那么,如何提升变通力?何时变?变得快?才是核心问题。
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书读的多就很有知识,而在于你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就是牛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思维,比如牛人做事要看趋势,善于应变,通常比别人更快一步;而普通人看结果做事,大家变了他才变,甚至是只能看着别人变。
《易经》作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将相、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商家的必读经典。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必须要懂的大智慧、大格局都藏在《易经》里,书中的智慧能让我们变得脱胎换骨,拓展我们思维的宽度,提升我们格局的高度,学会用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书中一共有64卦,384爻,千变万化的卦象爻变,说尽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一生遇到的所有变数都归纳在这部经典里,并为我们提供了64套应对之法,足以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