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水平滚转试验眼震分析

水平滚转试验眼震分析

作者: 杨晓凯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15:18 被阅读0次

背景介绍

水平滚转试验是诊断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的金标准。外半规管BPPV双侧水平滚转试验均可诱发水平眼震,可由于耳石运动方向不同表现为背地眼震或向地眼震,判断患侧半规管比较困难。水平滚转试验还可以引起垂直半规管内的结石运动,甚至诱发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的结石进入椭圆囊,表现为旋转眼震。如何对水平滚转试验所诱发的眼震进行判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水平滚转试验所诱发的眼震参数和眼震类型

通过关键词BPPV,滚转试验/Roll (roll test,roll maneuver) 和眼震 (nystagmus) 检索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络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分析获取眼震参数和眼震类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

1.2 水平滚转试验物理引擎研究

1.2.1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设置

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建立BPPV物理虚拟仿真模型,在半规管各处设置耳石,直立位沉降到椭圆囊后侧、后半规管短臂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后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上半规管长臂侧靠近壶腹嵴处[1][2][3]

1.2.2 水平滚转试验操作

根据水平滚转试验操作步骤,使用python 语言编程旋转膜迷路模型到指定位置,启动物理引擎,直至耳石运动停止。从不同角度进行耳石运动观察,并采集屏幕录像。

2. 结果

2.1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类型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分为5种类型(表1):

表1: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类型和持续时间

眼震特点 持续时间
一侧向地眼震(强/弱),一侧向地眼震(弱/强) <1min
一侧向地眼震(强/弱),一侧向地眼震(弱/强) >1min
一侧背地眼震(强/弱),一侧背地眼震(弱/强) >1min
一侧背地眼震(较强)*,一侧向地眼震(弱) <1min
一侧背地眼震(弱),一侧无眼震或轻微背地眼震 <1min
一侧无眼震或轻微背地眼震,一侧无眼震 <1min
旋转眼震 <1min

2.2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参数
视频眼震图(video nystagmo graph)能够记录潜伏期、眼震方向、持续时间和眼震强度等客观信息。头位试验中到达转头位至连续眼震出现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连续慢向角速度的峰值为眼震强度,连续眼震出现至眼震结束所需时间为眼震持续时间。综合分析了国内对外半规管BPPV管石症的水平滚转试验眼震观察的研究(表2):

表2 外半规管BPPV管石症水平滚转试验患侧眼震参数

著者 人数 侧别 潜伏期/s 持续时间/s 强度(°/s)
陈飞云2014[4] 208 患侧 1.916±1.493 24.924±10.105 55.413±31.054
陈飞云2014[4] 208 健侧 1.452±0.811 22.003±10.824 26.128±13.899
季冉2017[5] 183 患侧 - 22.1±6.1 41.5±15.8
季冉2017[5] 183 健侧 - 21.3±5.9 20.2±17.7
陈太生2017[6] 72 患侧 - - 44.10±25.37
陈太生2017[6] 72 健侧 - - 17.73±8.93
周国庆2017[7] 76 不分侧别 0.67±0.68 25.34±20.12 -

2.3 水平滚转试验裸眼及视频眼震图水平眼震检出率

表3 水平滚转试验裸眼及视频眼震图眼震检出率

著者 总例数 裸眼发现数(率) 视频眼震图发现数(率)
惠晶2019[8] 15 10(66.67%) 14(93.33%)
刘红龙2018 22 15(68.2%) 21(95.5%)

2.4 水平滚转试验耳石运动观察


图1 水平滚转试验外半规管耳石运动观察
a. 平座位在外半规管各个主要位置和椭圆囊内多处设置耳石 A. 在重力作用下,外半规管内的耳石沉降到最低处,包括1. 短臂侧(壶腹部靠椭圆囊侧)2. 长臂侧壶腹部 3. 前臂 4. 后臂 5. 后臂靠近椭圆囊开口处6. 后臂椭圆囊开口处7. 后半规管短臂侧8.椭圆囊后侧。B. 平卧位,头部抬高25°。外半规管的结石在重力作用下离壶腹或向壶腹沉降到后臂,壶腹部结石仍在原位。C. 向右侧转头90°/右侧卧位,可导致左侧外半规管后臂和短臂侧结石复位,还可以引起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症。D. 回复到平卧位,可以引起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其来源包括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E. 向左侧转头90°/左侧卧位,可以使得右侧外半规管后臂和短臂侧结石复位,还可以引起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

表4 外半规管BPPV水平滚转试验耳石运动观察


表5:外半规管BPPV水平滚转试验眼震表现

陈飞云2014[4]报告水平半规管管石症208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68例。
水平半规管管石症向患侧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均数土标准差)为(1.916±1.493)和(1.452±0.811)s,持续时间为(24.924±10.105)和(22.003±10.824)s,强度为(55.413±31.054)°/s和(26.128±13.899)°/s。
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向患侧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均数土标准差)为(1.958±1.324)和(1.631±0.812)s,强度为(24.946±18.760)和(52.113±31.017)。

陈钢钢2019[9]报道在单侧LC-BPPV患者227例(轻嵴帽患者除外),其中187例(82.4%)双侧首次Roll试验表现为向地性眼震,眼震持续时间较短(<1min),诊断为管内后臂型LC-BPPV;20例(8.8%)首次Roll试验表现为双侧离地性眼震,眼震持续时间较长(>1min),诊断为嵴帽型LC-BPPV;11例(4.8%)首次Roll试验表现为双侧离地性眼震,眼震持续时间较短(<1min),诊断为管内前臂型LC-BPPV;9例(4.0%)首次Roll试验表现为双侧定向水平眼震(即一侧为离地性水平眼震, 一侧为向地性水平眼震),其中 6 例患者最终眼震转 换 为 双 侧 向 地 性 水 平 眼震, 且 原 离 地 侧 为 患 侧。另外3 例患者离地性眼震未发生转换。

2011年, Vannucchi等[10]首次报道了1例LC-BPPV患者Roll试验时表现为一侧短暂的离地性眼震, 而另一侧则表现为向地性眼震, 眼震时间<1 min, 通过反复Roll试验、摇头、叩击等动作离地性眼震转换为向地性眼震, 考虑为外半规管前臂近壶腹端管石症。

Califano等[11]总结了1234例BPPV患者, 发现有5例患者在Roll试验时表现为定向性阵发性眼震LC-BPPV, 即一侧离地一侧向地性水平眼震, 考虑为单侧前臂型LC-BPPV, 行Barbecue法、Gufoni法复位、摇头法等复位治疗效果良好。

周国庆2017[7]报道76例诱发出水平向地性眼震, 平均潜伏期 (0.67±0.68) s, 眼震持续时间平均 (25.34±20.12) s, 24例HC-BPPV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平均潜伏期 (3.59±2.01) s, 平均持续时间 (52.30±40.21) s。

陈瑛2012[12]报道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水平向地性眼震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为26.36±19.71s;水平背地性眼震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其中25例眼震持续时间小于60秒,12例在左右侧头训练时出现眼震类型的转换,28例在随后的2-4次随访时才出现眼震类型的转换。

罗伟国2018报道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5例占8.33% (5/60) , VNG及裸眼辅助下典型眼震的检出率分别为8例及6例。

季冉2017报道[5]183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患侧眼震持续时间22.1±6.1s,强度41.5±15.8°/s;健侧眼震持续时间21.3±5.9s,强度20.2±17.7°/s。42例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患者,向受累半规管一侧及未受累侧扭头引出眼震的强度分别是(18.0±8.1)°/s和(40.3±16.6)°/s

陈太生2017[6]报道72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在患侧转头位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强度分别为(44.10±25.37)°/s和(17.73±8.93)°/s

林运娟2018[13]水平半规管耳石水平强侧和弱侧强度均值分别为 (40.8±25.1) °/s和 (20.7±11.1) °/s

惠晶2019[8]: 报道15例水平半规管型患者中视频眼震电图检测出14例 (93.33%) , 裸眼检测出10例 (66.67%)

王会2018[14]报道9例水平半规管轻嵴帽患者的位置性眼震特征,眼震平均持续时间(64.2±13.7)s(实际更长),平均潜伏期(5.3±4.7)s,持续性向地性位置性眼震。

温超2014[^38报道55例HSC-Can患者,潜伏期1.67±1.07,持续时间25.19±9.74,眼震强度68.47±30.18

刘红龙2018报道22例外半规管BPPV,典型眼震裸眼状态下和经视频眼震电图辅助下检出率分别为68.2% (15/22) 和95.5% (21/22)。

有学者总结了轻嵴帽的眼震特征[15]: (1) 滚转试验出现持续向地性DCPN且无潜伏期; (2) 向患侧转头15~40°出现零平面; (3) 前倾位 (鼻朝下) 眼震指向患侧; (4) 仰卧位时眼震指向健侧; (5) 坐位时自发性眼震朝向健侧。

Califano 等 [16]2013 年报道眼震方向不变的外半规管 BPPV其眼震方向始终朝向健侧,即患侧卧位背地眼震,健侧卧位向地眼震,通常背地眼震强于向地眼震。

通过眼震视图,临床医师可以记录到裸眼无法察觉的强度小于7°/s的微弱眼震,并分析其强度、方向等重要参数。还可以记录暗室中眼震情况。
肉眼能观察到眼震的最小动眼幅度为0.5°。操作时注意水平向偏离中线的角度不得超过30°。
眼震强度SPV

讨论

前臂型LC-BPPV患者一般眼震时间为数秒到数十秒[17]

定向性水平眼震的LC-BPPV实际上为前臂型LC-BPPV[10][11]。只是由于Roll试验首先转向了患侧, 且耳石处于游离状态, 才导致之后向健侧的连续转头中耳石产生持续的离壶腹流动刺激, 从而产生定向性水平眼震。如先向健侧转头, 则可表现为典型的双侧短暂性的离地性眼震[10][11]

除上述此类患者外, 临床也可见到一部分Roll试验表现为双侧向地性眼震的LC-BPPV患者, 其在Barbecue法复位完成后验证治疗效果时眼震发生转换, 原本的双侧向地性眼震转换为一侧离地一侧向地眼震或双侧短暂离地性眼震, 此时应考虑与复位过程中耳石自外半规管后臂转入前臂或黏附于嵴帽有关。分析其原因, 可能与复位前患侧判断错误导致复位方向相反有关;亦可能与复位过程中耳石与管壁黏附、耳石嵌顿导致未能随头位变动而流动, 之后向健侧侧卧时耳石自后臂流入前臂有关[18]

2.1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类型

水平滚转试验诱发眼震分为10种类型(表1):

表1 水平滚转实验诱发眼震类型和原因分析

眼震类型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无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下跳性眼震
双侧逆 (顺) 时针旋转伴垂直向上成分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一侧无眼震
一侧下跳性眼震, 一侧无眼震
一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 一侧下跳性眼震
双侧逆 (顺) 时针伴垂直向下成分眼震动
双侧下跳性眼震
水平眼震

2.2 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眼震参数

视频眼震图(video nystagmo graph)能够记录潜伏期、眼震方向、持续时间和眼震强度等客观信息。头位试验中到达转头位至连续眼震出现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连续慢向角速度的峰值为眼震强度,连续眼震出现至眼震结束所需时间为眼震持续时间。综合分析了国内对后半规管BPPV管石症的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眼震观察的研究(表2),4个研究总共纳入人数1232例,平均潜伏期为2.51±1.84/s,持续时间14.55±4.78/s,强度29.54±18.54°/s。

表2 后半规管BPPV管石症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眼震参数

著者 人数 潜伏期/s 持续时间/s 强度(°/s)
吕恬[19] 50 1.62±1.71 15.06±5.42 15.19±9.26
季冉[20] 510 - 13.7±7.1 29.5±12.7
温超*[17] 108 2.22±1.21 16.58±6.81 35.23±25.3
徐开旭[5] 564 2.65±1.92 14.90±10.46 29.75±21.26
综合 1232 2.51±1.84 14.55±4.78 29.54±18.54

注解:*将2个小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合并计算得出一个总的平均数和标准差[21]

2.3 Dix-Hallpike试验裸眼及视频眼震图垂直半规管眼震检出率

5个研究(表3)总共包括501例数据,裸眼和视频眼震图分别发现356例和460例,发现率分别为71.06%和91.82%。视频眼震图发现的眼震中有22.6%裸眼不能发现。

表3 Dix-Hallpike试验裸眼及视频眼震图垂直半规管眼震检出率

著者 总例数 裸眼发现数(率) 视频眼震图发现数(率)
张波[11] 93 63(67.74%) 88(94.62%)
罗伟国[4] 52 35(67.31%) 49(94.23%)
刘红龙[5] 92 65(70.65%) 82(89.13%)
惠晶[7] 106 77(72.64%) 98(92.45%)
区永康[21] 158 116(73.42%) 143(90.51%)
综合 501 356(71.06%) 460(91.82%)

耳石症学说

BPPV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耳石症学说,基于耳石症学说所发展的各种诊疗手法大多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诊疗效果。由于各种诊疗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和理论依据是一致的,评价手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除了经临床验证有效以外,还必须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和耳石理论。通常把双侧持续背地水平眼震归类为外半规管嵴顶结石症,双侧向地水平眼震归类为半规管耳石症学说。

生理知识

后半规管支配同侧上斜肌和对侧下直肌肉,兴奋性刺激其同侧眼震慢向为内旋下跳,其眼震快向为外旋上跳。
上半规管支配同侧上直肌和对侧下斜肌,兴奋性刺激其同侧眼震慢向为上跳内旋,其眼震快向为下跳外旋。
外半规管支配通侧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兴奋性刺激其同侧眼震慢向为,其眼震快向为下跳外旋。
一侧上半规管与对侧后半规管处于同一个旋转平面,互为共轭半规管,一侧上半规管抑制等同于对侧后半规管兴奋,反之亦然。
因此, Dix-Hallike试验悬头位诱发的眼震垂直成分向上考虑后半规管兴奋或上半规管抑制, 垂直成分向下考虑上半规管兴奋或后半规管抑制。通常强烈眼震考虑为兴奋性刺激。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502c4-1594797053043)]

BPPV物理引擎研究

A.平坐位,从后向前观察。在重力作用下,耳石处于半规管低位。后半规管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近壶腹部,远壶腹部; 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壶腹部壶腹嵴帽顶部和远壶腹部;上半规管长臂侧结石位于壶腹部壶腹嵴帽底部;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位于壶腹嵴帽底部;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位于 壶腹嵴帽顶部。

A.平坐位,从后向前观察。在重力作用下,耳石处于半规管低位。后半规管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近壶腹部,远壶腹部; 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壶腹部壶腹嵴帽顶部和远壶腹部;上半规管长臂侧结石位于壶腹部壶腹嵴帽底部;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位于壶腹嵴帽底部;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位于 壶腹嵴帽顶部。

可以观察到如下重要事实:

1.长臂侧结石位置变化差异较大:后半规管长臂底部比较平长,长臂侧的结石可以分布比较散在;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壶腹部和长臂体部;

2.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位于壶腹嵴帽底部;外半规管壶腹部结石位于壶腹嵴帽顶部。

B. 平卧位,头部抬高20度

B. 平卧位,头部抬高20度

可以观察到如下事实:

位置 耳石运动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不同位置的结石运动距离不同;短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长臂侧体部结石离壶腹运动,壶腹部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移动到壶腹嵴帽顶部;短臂侧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移动到壶腹嵴帽顶部
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移动到壶腹嵴帽顶部
结石经过总管进入后半规管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总结归纳如下:
1.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的位置包括:后(长/短),外(长),椭。引起抑制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外(长),椭。
2.椭圆囊内的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

眼震分析:
1.旋转上跳眼震,眼震所向为患侧,考虑后半规管BPPV(长臂侧或者短臂侧)
2.旋转下跳眼震,眼震所向为健侧,考虑椭圆囊结石进入后半规管。
3.水平眼震,眼震所向为健侧,为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
4.外半规管嵴帽结石,其眼震定位有争议。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336ab-1594797053043)]

B.向右侧转头90°

可以观察到如下事实:

位置 耳石运动
右后 长臂侧结石短距离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
右外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向壶腹运动,壶腹部结石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
右前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
右椭 结石上一个步骤已经进入后半规管;残余结石通过观察进入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壶腹部
左后 长臂侧结石向壶腹运动进入壶腹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
左外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离壶腹运动进入椭圆囊,壶腹部结石短距离运动;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
左前 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
左椭 结石上一个步骤已经进入后半规管;残余结石通过观察在椭圆囊内滑动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总结归纳如下:
1.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的位置包括:右后(长),右外(长/短),右前,右椭,左后(长),左外(长/短)。引起抑制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右外(短),右椭,左后,左外(长)。
2.右侧翻身可以导致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和短臂侧结石复位。
3.右侧翻身可以引起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症,在左侧翻身时可以复位。

眼震分析:

  1. 旋转上跳向地眼震:右侧后半规管BPPV
    我们的研究显示,右侧后半规管结石症,同侧水平滚转试验也常阳性,约占总数的22%,且不管是短臂侧结石症和长臂侧结石症都可以。模型观察显示,右后长臂和短臂的结石都有短距离的运动,其重要提示是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的短距离滑动也具备生物力学效应。
  2. 旋转下跳向地眼震:右侧上半规管BPPV,左侧后半规管长臂侧BPPV
  3. 水平向地眼震考虑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
  4. 水平背地眼震要考虑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结石和短臂侧结石(包括嵴帽结石)。
  5. 诊断实验会导致对侧外半规管结石复位,影响诊断实验的敏感性。向地眼震通常认为眼震强烈侧为患侧,依此判断,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可能会被错误定位为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如果复位进入椭圆囊的耳石不重新进入左侧外半规管。背地眼震通常认为眼震弱侧为患侧,但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结石可以表现为右侧背地眼震,左侧向地眼震。
C. 回复到平卧位

C. 回复到平卧位

位置 耳石运动
右后 长臂侧结石短距离向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
右外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
右前 长臂侧结石无明显运动
右椭 结石上上一个步骤已经进入后半规管;残余结石经过总管进入后半规管
左后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较明显离壶腹运动
左外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上一个步骤已经复位,壶腹部结石短距离运动;短臂侧的结石上一个步骤已经复位
左前 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
左椭 来自外半规管短臂侧的结石进入外半规管长臂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总结归纳如下:
1.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的位置包括:右后(长),右外(长),右椭,左后(长/短),左椭。引起抑制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右外(长),右椭。
2.回复到平卧位,可以引起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其来源为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

眼震分析:
1.回复到平卧位,出现水平眼震,眼震方向向左,可能提示结石进入左侧外半规管长臂(眼震强烈)或者右侧外半规管结石(眼震弱)
2.强烈的旋转眼震,提示左侧后半规管结石。

D. 向左侧转头90°

D. 向左侧转头90°

位置 耳石运动
右后 长臂侧结石长距离向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向壶腹运动
右外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进入椭圆囊;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
右前 长臂侧结石向壶腹运动进入壶腹部
右椭 在椭圆囊滑动
左后 长臂侧结石长距离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短距离运动到达壶腹嵴帽顶部
左外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短距离向壶腹运动,壶腹部结石长距离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上上一个步骤已经复位
左前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
左椭 结石进入外半规管长臂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总结归纳如下:
1.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的位置包括:右后(长),右外(长/短),右前,左后(长),左外(长),左前,左椭。引起抑制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右外(长),右外(长),右前,左外(长)
2.从平卧位到左侧卧位,可以导致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和短臂侧结石复位。
3.从平卧位到左侧卧位,可以引起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

分析:

  1. 旋转上跳向地眼震:左侧后半规管BPPV
    我们的研究显示,右侧后半规管结石症,同侧水平滚转试验也常阳性,约占总数的22%,且不管是短臂侧结石症和长臂侧结石症都可以。模型观察显示,右后长臂和短臂的结石都有短距离的运动,其重要提示是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的短距离滑动也具备生物力学效应。
  2. 旋转下跳向地眼震:左侧上半规管BPPV,右侧后半规管长臂侧BPPV
  3. 水平向地眼震考虑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体部结石
  4. 水平背地眼震要考虑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结石,短臂侧结石,右侧外半规管嵴帽结石。
  5. 诊断实验会导致对侧外半规管结石复位,影响诊断实验的敏感性。想要获取信息:常规先做右侧翻身,再做左侧翻身,最后诊断的嵴帽结石症左右侧有无发病率区别。

90°水平滚转试验存在的严重缺陷,会导致部分外半规管BPPV被漏诊。转头45°可以有效诊断外半规管长臂体部结石。不仅如此,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的结石,同样具备嵴帽结石类似生物力学效应。提示45°水平滚转试验可能可以更多发现背地眼震,有待临床试验证实。更多的角度测试可以发现,40~50°的角度范围,可以确保外半规管长臂体部结石滑动较长距离,而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的结石不脱离壶腹部。
可以通过仪器控制实现转头45°,有助于精准诊断外半规管长臂体部结石和壶腹部结石。手工操作,转头角度在40-60°范围,诊断外半规管BPPV都是有效的,容错性非常好。

[39^]区永康, 陈玲, 许耀东, et al. 视频眼震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研究中的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S2):99-101.


  1. Yang XK, Zheng YY , Yang XG. Theoretical observation on diagnosis maneuver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cta oto-laryngologica[J], 2017, 137(6): 567-571.

  2. 吴曙智, 李熹, 郑炎焱, 等. 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的建立[J]. 浙江医学, 2018, (08) : 792-795+899.

  3. 李熹, 吴曙智, 郑炎焱, 等. 双侧内耳统计形状模型[J]. 解剖学报, 2018, (06) : 736-739.

  4. 陈飞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眼震参数客观特征[D].天津医科大学,2014.

  5. 季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两种位置试验的眼震特征[D].天津医科大学,2017.

  6. 陈太生. 水平半规管BPPV-前庭眼反射生理效应模型[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下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661.

  7. 周国庆,孔玉,高志强,张慧萍,朱祖福. 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变位实验时眼震特点初步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5:92-94.

  8. 惠晶,訾定京,范秀博.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9,05:636-638+643.

  9. 陈钢钢,张春明,高伟,樊辉如,皇甫辉,于文永,郑智英,杨捷,王斌全. 首次Roll试验表现为双侧定向性水平眼震的外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06:489-492.

  10. VANNUCCHI P, PECCI R.About nystagmus transformation in a case of apogeotropic 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Int J Otolaryngol, 2011, 2011:687921.

  11. CALIFANO L, VASSALLO A, MELILLO M G, et al.Direction-fixed paroxysmal nystagmus later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 (BPPV) :another form of lateral canalolithiasis[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 2013, 33:254-260.

  12. 陈瑛,庄建华,赵忠新, 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2):987-990.

  13. 林运娟,吴晓琴,山海军,马鑫,余力生,赖仁淙.121例位置试验阳性患者眼震特征及病史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9):1491-1494.

  14. 王会,李馨仪,姚青秀,于栋祯.水平半规管轻嵴帽眼震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7):1332-1334.

  15. KIM C H, SHIN J E, SHIN D H, et al."Light cupula"involving all three semicircular canals:A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disorder[J].Med Hypotheses, 2014, 8:541-544

  16. Califano L, Vassallo A, Melillo M G, et al. Direction-fixed paroxysmal nystagmus later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 (BPPV): another form of lateral canalolithiasis[J]. Acta Otorhinolaryngologica Italica, 2013, 33(4): 254.

  17. BÜKI B, MANDALÀ M, NUTI D.Typical and atypic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literature review and new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J Vestib Res, 2014, 24:415-423.

  18. 李婷, 刘吉祥, 毕巍, 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侧定位方法与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31 (8) :612-615.

  19. 周慧芳. 持续变向性向地性位置性眼震:轻壶腹嵴帽现象及其特征[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上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276.

  20. 林鹏,陈飞云,陈太生,温超,李姗姗,赵晖,刘强.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参数客观特征[C].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3:93-94.

  21. 陈太生. 水平半规管BPPV-前庭眼反射生理效应模型[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

相关文章

  • 水平滚转试验眼震分析

    背景介绍 水平滚转试验是诊断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

  • Dix-Hallpike试验眼震分析-论文

    杨晓凯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概念 试验指标:要考察的指标 因素:影响试验指标的条件,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因素的水平:因素所处的...

  • 试验分析

  • 针织物功能性整理性能测试—阻燃性能

    阻燃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很多,有氧指数法、垂直燃烧试验法、水平燃烧试验法、45°角燃烧试验法以及火柴试验法等。 标准...

  • 【数学建模算法】(32)方差分析(下)

    2.双因素方差分析 如果要考虑两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各划分几个水平,对每一个水平组合作若干次试验,对所得数据进行方...

  •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正交试验法详解

    1.正交试验法介绍 正交试验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试验法,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设计,通过少数的试验替代...

  • Python实现正交实验法-初级篇

    正交试验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试验法,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设计,通过少数的试验替代全面试验,根据正交表...

  • D26 2019-10-23正交试验初识

    我们日常设计试验,都会采用固定一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试验与试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封为佳涅。然而...

  • 课题标书问题集合

    1.文献引用 错误举例: 因为在临床患者中,眼震常常存在难以观测、不典型眼震、眼震的动态转化等观察难点,使得有效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平滚转试验眼震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jh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