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服务设计——服务发现

微服务设计——服务发现

作者: Bobby0322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22:16 被阅读421次

微服务设计——服务发现

导语

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中,一个应用可能由一组职责单一化的服务组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注册服务的机制,注册某个服务或者某个节点是可用的,还需要一个发现服务的机制来找到哪些服务或者哪些节点还在提供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还都需要一个配置文件告诉我们一些配置信息,比如数据连接的地址,redis 的地址等等。但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动态地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得到这些信息,并且能很好地管理它们。
有了这些需求,于是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开源框架,比如 ZooKeeper, Etcd, Consul 等等。

这些框架一般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 服务注册
    主机名,端口号,版本号,或者一些环境信息。

  • 服务发现
    可以让客户端拿到服务端地址。

  • 一个分布式的通用 k/v 存储系统
    基于 Paxos 算法或者 Raft 算法

  • 领导者选举 (Leader Election)

其它一些例子:

  • 分布式锁 (Distributed locking)
  • 原子广播 (Atomic broadcast)
  • 序列号 (Sequence numbers)

我们都知道 CAP 是 Eric Brewer 提出的分布式系统三要素:

  • 强一致性 (Consistency)
  • 可用性 (Availability)
  • 分区容忍性 (Partition Tolerance)

几乎所有的服务发现和注册方案都是 CP 系统,也就是说满足了在同一个数据有多个副本的情况下,对于数据的更新操作达到最终的效果和操作一份数据是一样的,但是在出现网络分区(分区间的节点无法进行网络通信)这样的故障的时候,在节点之间恢复通信并且同步数据之前,一些节点将会无法提供服务(一些系统在节点丢失的情况下支持 stale reads )。

1 什么是服务发现?

服务发现组件记录了(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所有服务的信息,人们或者其它服务可以据此找到这些服务。DNS 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然,复杂系统的服务发现组件要提供更多的功能,例如,服务元数据存储、健康监控、多种查询和实时更新等。服务发现是支撑大规模 SOA 的核心服务

2 服务发现的关键特性

  • 高可用的
  • 服务目录
  • 服务查找
  • 服务注册

3 为什么要使用服务发现

假设我们写的代码会调用 WebService、Rest Api、 Thrift API 的服务。在调用过程中,为了完成一次请求,代码需要知道服务实例的网络位置(IP 地址和端口)。

整个过程,对于基于云端的、现代化的微服务应用而言,这却是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服务发现的发展过程,现在举个例子。

3.1 单体应用

假设你是项目经理或者公司的架构师,正准备组织团队开发一款产品,类似滴滴与Uber的出租车调度软件。
其中系统的核心业务有:客户端、司机端、定位、通知、支付
传统的架构图为:六边形架构(即模块化的单体是应用),也称单体式应用,如下图

六边形架构.png

单体应用的不足

这种简单方法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个简单的应用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在每次的迭代中,开发团队都会面对新“故事”(需求),然后开发许多新代码。
几年后,这个小而简单的应用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如果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一旦你的应用变成一个又大又复杂的怪物,那开发团队肯定很痛苦。
敏捷开发和部署举步维艰,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这个应用太复杂,以至于任何单个开发者都不可能搞懂它。

  1. 降低开发速度
  2. 不利于持续性开发
  3. 模块相互冲突
  4. 可靠性低
  5. 重构困难

3.2 微服务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项目的发展,业务团队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单体应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项目需求,所以微服务就腾空出世了。
许多公司,比如Amazon、eBay,通过采用微处理结构模式解决了单体应用出现的问题。
其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png

微服务架构的好处

  1. 单个服务很容易开发、理解和维护。
  2. 这种架构使得每个服务都可以有专门开发团队来开发。
  3. 微服务架构模式是每个微服务独立的部署。
  4. 微服务架构模式使得每个服务独立扩展。

微服务架构的不足

微服务应用是分布式系统,由此会带来固有的复杂性。
服务地址目录,服务健康度,部署困难,服务依赖问题,数据库分区问题。

如何解决微服务出现的这些问题呢?服务发现框架在这时就闪亮登场了。

4 常见的服务发现框架有哪些

常见服务发现框架 Consul、 ZooKeeper以及Etcd
ZooKeeper是这种类型的项目中历史最悠久的之一,它起源于Hadoop。它非常成熟、可靠,被许多大公司(YouTube、eBay、雅虎等)使用。
etcd是一个采用HTTP协议的健/值对存储系统,它是一个分布式和功能层次配置系统,可用于构建服务发现系统。其很容易部署、安装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持久化特性。它是安全的并且文档也十分齐全。

名称 Zookeeper etcd Consul
产生时间
原生语言 JAVA Go Go
算法 Paxos Raft Raft
多数据中心 不支持 不支持 支持
健康检查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web管理界面 较为复杂 不支持 支持
http协议 较为复杂 支持 支持
DNS协议 较为复杂 不支持 支持

5 Consul服务发现框架介绍

Consul

Consul是强一致性的数据存储,使用gossip形成动态集群。它提供分级键/值存储方式,不仅可以存储数据,而且可以用于注册器件事各种任务,从发送数据改变通知到运行健康检查和自定义命令,具体如何取决于它们的输出。

下面两张图是Consul的原理图

Consul的原理图01.png Consul的原理图02.png

Consul 和 Etcd 一样也有两种节点,一种叫 client (和 Etcd 的 proxy 一样) 只负责转发请求,另一种是 server,是真正存储和处理事务的节点。

Consul 使用基于 Serf 实现的 gossip 协议来管理从属关系,失败检测,事件广播等等。gossip 协议是一个神奇的一致性协议,之所以取名叫 gossip 是因为这个协议是模拟人类中传播谣言的行为而来。要传播谣言就要有种子节点,种子节点每秒都会随机向其它节点发送自己所拥有的节点列表,以及需要传播的消息。任何新加入的节点,就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很快地被全网所知道。这个协议的神奇就在于它从设计开始就没想要信息一定要传递给所有的节点,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在最终的某一时刻,全网会得到相同的信息。当然这个时刻可能仅仅存在于理论,永远不可达。

Consul 使用了两个不同的 gossip pool,分别叫做 LAN 和 WAN,这是因为 Consul 原生支持多数据中心。在一个数据中心内部,LAN gossip pool 包含了这个数据中心所有的节点,包括 proxy 和 servers。WAN pool 是全局唯一的,所有数据中心的 servers 都在这个 pool 中。这两个 pool 的区别就是 LAN 处理的是数据中心内部的失败检测,事件广播等等,而 WAN 关心的是跨数据中心的。除了 gossip 协议之外,Consul 还使用了** Raft 协议**来进行 leader election,选出 leader 之后复制日志的过程和 Etcd 基本一致。

回到应用层面上来说,Consul 更像是一个 full stack 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提供了一致性 k/v 存储,还封装了服务发现,健康检查,内置了 DNS server 等等。这看上去非常美好,简直可以开箱即用。于是,我们初步选定了 Consul 作为我们的服务发现和动态配置的框架。但现实往往是冰冷的,在深入研究它的 API 之后发现了比较多的坑,可能设计者有他自己的考虑。

在使用获取所有 services 的 API 的时候返回的只是所有服务的名字和 tag,如果想要每个服务的具体信息,你还需要挨个去请求。这在客户端就会十分不方便,因为在笔者看来,获取所有服务的列表以及具体信息应该是一个很常见的需求,并且请求的次数越少越好。

如果 watch 服务是否有变化,当值发生改变的时候,返回的结果居然是相当于重新读取所有 services,没有能够体现出服务信息的变化,这会导致客户端很难进行更新操作。

健康检查是 Consul 的内置功能,在注册一个服务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定义的健康检查,这听上去很不错。但是如果你忘记给你某个服务加上健康检查,那它在各种 API 的返回结果中变得难以预料。


Consul01
Consul02

注册个服务

using Cognitive.Consul.Common.Model;
using Consul;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Builder;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Hosting;
using System;

namespace Cognitive.Consul.Common.Extension
{
    public static class AppBuilderExtensions
    {
        /// <summary>
        /// 基于IApplicationBuilder写一个扩展方法,用于调用Consul API
        /// </summary>
        /// <param name="app"></param>
        /// <param name="lifetime"></param>
        /// <param name="serviceEntity"></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IApplicationBuilder RegisterConsul(this IApplicationBuilder app, IApplicationLifetime lifetime, ServiceEntity serviceEntity)
        {
            var consulClient = new ConsulClient(x => x.Address = new Uri($"http://{serviceEntity.ConsulIP}:{serviceEntity.ConsulPort}"));  // 请求注册的Consul地址
            var httpCheck = new AgentServiceCheck()
            {
                DeregisterCriticalServiceAfter = TimeSpan.FromSeconds(5),             // 服务启动多久后注册
                Interval = TimeSpan.FromSeconds(10),                                  // 健康检查时间间隔,或者称为心跳间隔
                HTTP = $"http://{serviceEntity.IP}:{serviceEntity.Port}/api/health",  // 健康检查地址
                Timeout = TimeSpan.FromSeconds(5)
            };

            /* 
             * Register service with consul
             * ID:服务ID
             * Name:服务名
             * Tags:服务的tag,自定义,可以根据这个tag来区分同一个服务名的服务
             * Address:服务注册到consul的IP,服务发现,发现的就是这个IP
             * Port:服务注册consul的Port,发现的就是这个Port
             * Checks:健康检查部分
             */
            var registration = new AgentServiceRegistration()
            {
                ID = Guid.NewGuid().ToString(),    // 服务ID
                Name = serviceEntity.ServiceName,  // 服务名
                Checks = new[] { httpCheck },
                Address = serviceEntity.IP,
                Port = serviceEntity.Port,
                Tags = new[] { $"urlprefix-/{serviceEntity.ServiceName}" } // 添加 urlprefix-/servicename 格式的 tag 标签,以便 Fabio 识别
            };

            consulClient.Agent.ServiceRegister(registration).Wait();       // 服务启动时注册,内部实现其实就是使用 Consul API 进行注册(HttpClient发起)
            lifetime.ApplicationStopping.Register(() =>
            {
                consulClient.Agent.ServiceDeregister(registration.ID).Wait(); // 服务停止时取消注册
            });

            return app;
        }
    }
}

OK,注册了一个服务

发现个服务

刚刚注册了名为Cognitive.Consul.ClientService的服务,我们现在发现(查询)下这个服务

http://127.0.0.1:8500/v1/catalog/service/Cognitive.Consul.ClientService

返回的响应:

[
    {
        "ID": "35869705-d9fb-af87-8fca-80743d7b8b0a", 
        "Node": "USER-20151208SP", 
        "Address": "127.0.0.1", 
        "Datacenter": "dc1", 
        "TaggedAddresses": {
            "lan": "127.0.0.1", 
            "wan": "127.0.0.1"
        }, 
        "NodeMeta": {
            "consul-network-segment": ""
        }, 
        "ServiceKind": "", 
        "ServiceID": "8b7a543f-c280-49cf-8419-5ced463433ea", 
        "ServiceName": "Cognitive.Consul.ClientService", 
        "ServiceTags": [
            "urlprefix-/Cognitive.Consul.ClientService"
        ], 
        "ServiceAddress": "172.16.16.8", 
        "ServiceMeta": { }, 
        "ServicePort": 9096, 
        "ServiceEnableTagOverride": false, 
        "ServiceProxyDestination": "", 
        "ServiceConnect": {
            "Native": false, 
            "Proxy": null
        }, 
        "CreateIndex": 836, 
        "ModifyIndex": 836
    }
]

6 ZooKeeper

ZooKeeper 作为这类框架中历史最悠久的之一,是由 Java 编写。

7 Etcd

Etcd 是一个使用 Go 语言写的分布式 k/v 存储系统。考虑到它是 coreos 公司的项目,以及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量 (9000+),Google 著名的容器管理工具 Kuberbetes 就是基于 Etcd 的
在介绍 Etcd 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我们知道在单台服务器单个进程中维护一个状态是很容易的,读写的时候不会产生冲突。即便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环境中,使用锁机制或者协程(coroutine)也可以让读写有序地进行。但是在分布式系统中,情况就会复杂很多,服务器可能崩溃,节点间的机器可能网络不通等等。所以一致性协议就是用来在一个集群里的多台机器中维护一个一致的状态。
很多的分布式系统都会采用 Paxos 协议,但是 Paxos 协议难以理解,并且在实际实现中差别比较大。所以 Etcd 选择了** Raft 作为它的一致性协议**。Raft 是 Diego Ongaro 和 John Ousterhout 在 ‘In Search of an Understandable Consensus Algorithm’ 中提出的。它在牺牲很少可用性,达到相似功能的情况下,对 Paxos 做了很大的优化,并且比 Paxos 简单易懂很多。

它主要集中在解决两个问题:

  • 领导者选举(Leader Election)
    Raft 先通过领导选举选出一个 Leader,后续的一致性维护都由 Leader 来完成,这就简化了一致性的问题。Raft 会保证一个时间下只会有一个 Leader,并且在超过一半节点投票的情况下才会被选为 Leader。当 Leader 挂掉的时候,新的 Leader 将会被选出来。

  • 日志复制 (Log Replication)
    为了维护状态,系统会记录下来所有的操作命令日志。Leader 在收到客户端操作命令后,会追加到日志的尾部。然后 Leader 会向集群里所有其它节点发送 AppendEntries RPC 请求,每个节点都通过两阶段提交来复制命令,这保证了大部分的节点都能完成。

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 Etcd 集群以 5 个或者 7 个为宜,可以忍受 2 个或者 3 个节点挂掉,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呢?是出于性能的考虑,因为节点多了以后,日志的复制会导致 CPU 和网络都出现瓶颈。

Etcd 的 API 比较简单,可以对一个目录或者一个 key 进行 GET,PUT,DELETE 操作,是基于 HTTP 的。Etcd 提供 watch 某个目录或者某个 key 的功能,客户端和 Etcd 集群之间保持着长连接 (long polling)。基于这个长连接,一旦数据发生改变,客户端马上就会收到通知,并且返回的结果是改变后的值和改变前的值,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会很有用(这也是后面的 Consul 的槽点之一)。

Etcd 的 watch 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漏掉任何的变更。因为 Etcd 不仅存储了当前的键值对,还存储了最近的变更记录,所以如果一个落后于当前状态的 watch 还是可以通过遍历历史变更记录来获取到所有的更新。Etcd 还支持 CompareAndSwap 这个原子操作,首先对一个 key 进行值比较,只有结果一致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赋值操作。利用这个特性就像利用 x86 的 CAS 实现锁一样可以实现分布式锁。

在 Etcd 中有个 proxy 的概念,它其实是个转发服务器,启动的时候需要指定集群的地址,然后就可以转发客户端的请求到集群,它本身不存储数据。一般来说,在每个服务节点都会启动一个 proxy,所以这个 proxy 也是一个本地 proxy,这样服务节点就不需要知道 Etcd 集群的具体地址,只需要请求本地 proxy。之前提到过一个 k/v 系统还应该支持 leader election,Etcd 可以通过 TTL (time to live) key 来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服务设计——服务发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jq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