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雅俗共赏的人,往往落得俗不可耐;庸俗接近于恶俗,恶俗就是恶;俗事俗物可耐,俗人不可耐。这三句话均出自木心之手,可能个别词有出入,我凭借记忆默写下来的。今天写完这一篇还要继续背一首诗才是。
很自然的是,个人目前经历的一切九成以上都是俗事俗物,遇见过的人几乎也没有可耐之人,也许对人的标准在我的潜意识里都与木心相比,那是自然。小时候读过几本书,自恃清高,更不懂何为人文主义或西方的文艺复兴。对俗事俗物如果心生鄙视,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对自然来说,万物皆差不多,对于事物的一视同仁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但人,不一定。即便耶稣、孔子、特雷莎,从内心出发的话,他们也有偏颇和偏袒。
所谓自由,出自西方。现代人喜欢追求自由,常爱把自由挂在嘴边,其实也未必。自由约等于自然。而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生活在非自然的环境却口口声声自由,这很不自然。装模做样向往乡村,呆几天,恨不能像孙悟空飞回市中心,不能说这是虚伪,只是不自知。浑浑噩噩过一生的人是大多数,九五成以上,但他们不是错。是非对错本是伪命题,谈论是非对错的人依然不可耐,而他们偏偏又看不上俗事俗物,有点悖论有点矛盾。
我在内心中常常有些许崇高的追求,但无法在世人间袒露,在如今“平等”盛行的潮流下,人们不允许崇高。在某种场合下,必须可以融合,很考验演技。平等也是个有些糟糕的词儿,像个淘气的小恶魔。它无限放大了看起来和自然的自由有点像的自我,毕竟自我的成分里也包括恶的部分,自由和带有自私成分的自我是双胞胎。平等就让质量变得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了。时间久了,发现和不同的人有交集是最令人疲惫的事情。吊诡的是,所谓的成熟是经历和与人相处,在经验中调整自己,所以又得有个独善其身的职业、有收入。慢慢地,人不是疯了就是俗了,且俗不可耐。
周围有一朋友,社会习性颇重。从前有些看不上他,不过随着自身慢慢改变,早已释然和接受。排斥了什么就相当于拒绝了某个世界,未见得是可惜,但少了些乐趣。按理说,人应该是只和和自己相似的人交朋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多数人的观点是因为没有钱,但有钱的人就只和自己认同的人交朋友了么,事实同样并非如此。从某种实际情况来说,也不奇怪,人总在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