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啊哈社群学员的一封信
选专业时,我不知道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还是该多考虑现实因素,比如说未来的工作情景和工资,还有不知道是否听从父母的建议,毕竟她们走的路比我多。还有,选专业的时候我还会问自己单有兴趣爱好就行了吗?难道不用考虑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是否适合吗?
最后我选择一个我不太喜欢也不太讨厌的专业,我把希望寄托于大一可以转专业上,而此时我又会考虑到我会不会在学业上比别人慢很多,而且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我可以应付吗? 我又会想不转专业的话,我可以把我自己喜欢的专业当做第二专业来学吗?可是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我是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转专业呢?
解忧杂货铺的回信
祝贺你成为解忧杂货铺的第一位访客,也感谢你在做选择的关键路口,来到解忧杂货铺,下面我将试着帮助你梳理一下你的疑惑。
啊哈学员(下面简称小Z),你好。
首先祝贺你来到了大学,大学会比高中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更精彩的生活在等待着你,让我们回到你的问题,现在看起来你面对的是一个选择问题,但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现在让你纠结的选择是因为你上一个选择造成的,也就是说因为一开始你并没有想清楚要学什么专业,也没有选择你喜欢的专业,所以让你造成了想在的困扰:得到的不一定想要,想要的没得到。
其实从你描述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你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你清楚你喜欢的专业是什么,但是因为父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你并没有做自己想做的选择,现在有点后悔,这其实是我们许多人都有的一个问题,因为当初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而做了一个并不满意的决定,导致后面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为我们的选择买单,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回到从前,而是需要继续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现在的这个选择。
在谈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关于生涯决策的技术,在我学习生涯规划时无意当中看到一本书,打开书的第一页就写着一句话: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面对许许多多的选择,而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决定了我们做选择的能力,而我们在做生涯决策时,需要有几个主要的考虑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关于自己。就是我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对我们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以及自我效能感。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比如家庭因素或者社会因素,助力和阻力因素是什么。
第三个部分是信息,就是自己对了解的知识的清晰程度,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访问获得资料。
第四个因素是目标,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很强,往往意味着这个人自我认知清楚,对环境分析正确,能够搜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下一步目标很清晰。
但我们生活中很多因素在阻碍着我们做决策,常见的就是错误的心智模式,比如第一个是逃避模式,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经常会问的问题是:要不要考研?
但是你仔细一问她们会发现,她们不知道未来的工作想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的工作到底需不需要考研,这样因为没有仔细想过未来的职业,考研往往就成为了逃避就业的手段,此时的决策就不是为了实现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只是暂时摆脱困境。
还有一个模式就是随便模式,刚才说到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决策,不仅仅是人生的重大决策。有时候我们并不见得要在重大事件上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在小事上一样能看出,生活中有些人会有很明显的特征:随便几乎是他做所有选择时的口头禅,随后往往因为随便而因为细节不如意就抱怨和后悔。其实说随便的人是最难伺候的,而是随便是最难被满足的,因为这是对选择标准的不确定,只要你有清晰的选择标准,就会有清晰的选项偏好,所以做决策时先从不随便开始。
------参考自“王鹏老师咨询案例”
回到你的问题,我们根据上方的参考,可以给你一个仅供参考的答案,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价值观(价值观挖掘机),是否自己真的喜欢,还有就是自己的父母是否支持自己做这个选择,以及现在的专业和喜欢的专业有没有共通的能力或者有帮助。因为能力是可以迁移的,知识是可以跨界的,明确之后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用太远,1年内最好的状况会是什么?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做许多选择,但往往我们会无意识的陷入逃避或者随便模式,我很喜欢一句话:觉知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当你意识到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或者后悔时,就开始去改变吧,因为行动才能抵达,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先从不随便开始。
最后送给大家《解忧杂货铺》里面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选择的困境 选择的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