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跑步,听着杨发挥老师的咨询现场,感受颇多。最明显的是在听到当来访把“我很优秀”改为“我可以的”时,心理特别轻松。跑步的脚步的都快了,可能脸上还有微笑。“我很优秀”虽然更能激励人,但一旦受挫,核心信念可能被激活,毕竟优秀的标准是不一的,是个主观的东西。而“我可以的”有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
认知行为疗法的结构性比较强,在正式咨询前会讨论议程,比如我们今天要进行以下几项,首先评估一下上周的心情,说说完成自主任务的感受,讨论今天的议题,然后进行治疗计划,最后总结反馈。你看这样可以吗?我写出来有些生硬,用口语化描述出来,我听了是很有结构的,清晰明了。
针对“我一定考上重点大学”这个中间信念的探讨,有这个信念带来的不理影响有会焦虑,会心慌,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 会让自己考不好。每一项需要打分,然后统计总分。再讨论相信这个信念有哪些好处,同样打分,统计总分,然后两个总分相比较,得出,相信这个信念弊端大于优势。所以要克服掉,摆脱不良循环,调整认知信念。达到平衡状态,或者利大于弊。
“我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你看如何调整,重复这句话,把“一定”重点读出,来访很容易就改为“我努力考上重点大学”。我希望自己努力考上重点大学,这样想的话,焦虑降了几分,这样对你有什么利和弊。压力有多大,来访这时候主动调整认知,“我能够考上大学,我要尽努力做到。” 后来又改为“我努力坚持,上重点大学”,把考删掉。后来又改为“我希望通过努力坚持上大学”这样子压力又会降低,4分的压力,这个压力你能承受吗?再次统计分数。有利则回家后继续阅读这句话,会带来轻松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