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孩子爸报了名,但发现上课时间跟上班时间冲突,所以安排我去(当然我的时间肯定也是冲突,所以终究是他自己不想去),我没有拿的出手的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的特长,有些紧张,碰巧看了樊登问答脱口秀的一段话,令我茅塞顿开,紧张的心情缓和好多。
在《高效演讲》中作者总结 把演讲当做派发礼物的过程,我们上台一定是有东西要分享给大家, 所以演讲的时候抱着一个送礼物的心态,真诚就好。另外大部分紧张源于我们“私欲旺盛”太过关注自己,“我表现的好不好,我有没有丢人”,这种私欲损耗我们的能力。
樊登推荐一部电影叫《印式英语》,讲的是一位全职妈妈,因不会英语,遭受到来自孩子和丈夫的嘲笑挖苦,后因参加亲人的婚礼,她独自来到美国,开始疯狂学习英语,最后用英语做了一次真诚的演讲。我并没有找到完整版,只看了结尾她用英语的说的那段发言,我想老师推荐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说即便完全不懂演讲技巧,甚至语言不通的人,只要足够真情一样可以讲出感人的演讲。
而我更想说的是那段演讲的文字,大意是:家人就是要相互扶持的,只有家人永远不会贬低你,不会让你觉得你一无是处,不会拿你的弱点嘲笑你,家也是唯一一个你能找到爱和尊重的地方。
但事实上,我在跟小溪沟通过程中经常说出挖苦讽刺,甚至用弱点戳伤他们的话。比如,你上课脑子干嘛去了!
在樊登讲育儿的一些案例中,有太多我们家庭的日常对话和行为被搬到了错误的示例。
如何与孩子沟通,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而这里常见的2个误区,
1是忽略。什么是忽略,比如,孩子说,“爸爸,我腿疼”,我们回答“没关系,不要紧,一会就好了,这就是忽略,
2.给建议。什么是给建议,比如,孩子说,爸爸,我在学校被欺负了,我们一般的回复是,你怎么不跟老师说呢,你主动跟老师说啊, 为什么不说”
孩子再这样的对话中,没有被理解,久而久之,他会觉得不必要跟我们讲了,反正也不懂我。
而当孩子表达感受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1, 倾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耐下心来听。说一些 奥,这样啊 的词,或者可以表现更好一点,说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知道你很伤心等等,其实好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他被理解,并不是真的非要一个解决办法。
2.用幻想的方式,我想就是幽默处理。
所以认同孩子的感受,这点非常重要,孩子有时候不愿跟我们讲话,是因为他说什么我们都是否定,说什么,我们都给建议,我们都有一堆理论等着她,然后她就成为那个被教训的人。
案例:孩子很生气的说,我要离家出走,错误的答复是,好啊,你走吧,我给你打包。或者,我不想听到你这样说话。 正确的答复是:你听起来很不开心,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好多事跟现在不一样。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往往会忽略与家人沟通时使用技巧,其实这才是最需要我们刻意练习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