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济水济渎

济水济渎

作者: 无欲则刚66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19:08 被阅读73次

        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济水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

        济水,古代四渎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河流。济水流域满布了先民生活聚落--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化遗址,是中原先民文明的发祥地。 先秦时期,它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下文的"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

    《汉书·地理志》记载,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河南部分本是从黄河分出来的一条支流,因分流处与河北济水入河口隔河相对,古人把它视为济水的下游。

      据《菏泽县志》载:"自汉以后济水故道有二,一是自河南仪封县界流入曹县北三十里,又东北经定陶县南谓之南济;二是自隶东明县流入,经菏泽县南谓之北济,二水在巨野合流(入巨野泽),北经郓城县南,又东北入东平州界。再经大清河(当时的济水下段)入渤海"。

        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济水安宁、现济宁市就是原来济水中间北上的地方。

        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原址为东平湖到黄河入海口一段)、小清河(东阿镇西东平湖入黄河的一小段河叫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现处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省境内的济阳县和济南市,就是最好的明证。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595页就写着:"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阳、济宁,都从济水得名。"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

      在古代,济水地位非常煊赫。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今在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筑的,占地120余亩,建设规模宏伟,它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而且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庙宇。正如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所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皇帝崇祀典,诏书示三公"。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济水流域物华天宝、地杰人灵,贤相名将、文人墨客不乏其人。如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白居易等,都曾游观济水,留诗作证。相传,在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曾在河北作战,因蚩尤能十里吐雾,黄帝打了败仗,退到太乙池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上。黄帝"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王母降于天坛""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杜光庭撰《天坛王屋山圣迹叙》)。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设坛祭天,故名曰天坛山。以后历代皇帝每年也都到天坛山设坛祭天。明清迁都北京后,皇帝祭天嫌路远,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可见,济水的荣耀与骄傲,它曾哺育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济水干涸,几近消失,为何能位列四渎?唐代,济水通而复枯,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济水虽然细微,却能独流入海,济水这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就是它始终位列四渎的原因。一脉济水,三隐三现,却至清远浊,坚守其节,这种情操,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们毕生追求的境界。"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金秋入吾手。"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河南做官时来济的感叹。置身济水之上,"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高洁,是古人眼中的济水。虽然济水位尊四渎,却波澜不惊,温文尔雅,这种润泽万物,泽被百世的品德,正是君子们必备的恩泽天地,不求闻达的秉性。于此相对应,中国古代通常把品德高尚,不慕荣华的知识分子称为"清流"。这也是为什么千年来,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没有被人遗忘,始终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原因。

相关文章

  • 济水济渎

    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

  • “济宁”源自一个叫碻磝的地方

    济宁这个名字无疑与济水有关系。济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所谓“四渎”,指的是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

  • 访济渎庙

    作为济宁人,自然应该去济水的源头看看。 济水是一条大河,也是中国古代的“四渎”之一。“四渎”是对...

  • 看相大师说脸上的风水-趣味看相教学之四渎五岳

    四渎是用中国的四条河来命名的,哪四渎呢,江、河、济、淮这四渎。 江是指长江,河就是黄河,济是济河,发源于河南省济源...

  • 学生作品||文明学生事迹材料

    活泼开朗的我 济渎路学校七(7)班 都一冉 大家好!我叫都一冉,我是济渎路...

  • 东拜孔孟 西上梁山 北揽古城 南游微湖

    济宁,名字取济水安宁之意。济水是我国古代四渎八流之一,中国有很多城市的名字都源于这条河流,比如济南,取济水之南之意...

  • 差那么一点儿

    原计划今天上午观看沁园中学和济渎路中学的比赛,谁能想到相邻球场进行的赛事竟然是济水一中的呢?更令人意外的是,第一节...

  • 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神...

  • 济水之南,栖迟心归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我所生活的城市叫济南,我曾疑惑,被称为“四渎”之一的古济水如今身在何处?后来明白,济水河道已与下...

  • 有熊氏的水与川

    济水消失了,只留下一串文明的符号,济源,济宁,济南,济阳,济阴(今菏泽)。你可能不懂济水,但一定不会忘记济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济水济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s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