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小说的都需要有脑洞!
小说都需要脑洞故事,只有藏着一个很大脑洞故事的小说才能广为流传!
大家好,这里是我的日更计划,大周与小说系列文章。前面四篇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则短篇小说《宿命》。
最后我问大家,为什么日本推理小说作家那么多,但我们很多人却只知道一个东野圭吾?
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句话,东野圭吾的小说里往往藏着一个脑洞很大的故事。
而古今中外,只有藏着脑洞的故事被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一代一代传颂着!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这一个个都是脑洞故事啊!
想想看,这些故事可是先秦时期就开始流传了,一直传到了今天!这是千年的传承啊!
难道那会儿的人们就没发生点爱情故事?就没有什么亲情故事?就没什么社会热点故事?就没有什么关于真理正义的故事?
当然有了,只是以上这些远远达不到脑洞故事所产生的神奇传播力量!
你就说嫦娥奔月吧!
别说都2019年了,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登录到月球上呢!就是好容易送了个探测器上去,也起名叫嫦娥4号!
这就是脑洞故事千百年来对我们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在流传着什么样的故事,就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古代的人,生产力如此低下,白天忙着生存,晚上也没个娱乐——没手机没电视没电脑,根本就没电。他们需要自己的娱乐自己的故事。
然后有人抬头看看月亮,就幻想啊,自己要是能到月亮上去该多好。
我真佩服那会儿的老祖宗!
我都想跟他说一声,几千年后的我,也想上月亮上去转一转看一看。不过八成我这辈子也没希望。我们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让每个人都上天下海。
但是我们敢想啊!我们可以在故事里畅想到月亮上面啊!
我们可以有脑洞故事,来帮我们实现愿望和梦想!没准儿后人就能打破我们的脑洞,到时候他们真的在月球上生活了。
再说个国外的,凡尔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
哪个不是脑洞大的出奇!
我也想到海底两万里去看看,我也想八十天环游地球试试。地心就算了,应该只有岩浆,太热了……
写小说的人就是要敢想!让笔下的文字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不信我们再来看四大名著!
《西游记》石头生出猴子来了,猴子还大闹天空了!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石头又出现了,这个孩子一出生嘴里就叼着一块石头!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章,建宁二年四月望日,皇帝刚上朝,大殿之上就起狂风,一条大青蛇就飞了下来,然后就大雷大雨加以冰雹。
《水浒传》天上的星宿下凡了,他们还造反了。
哪个不惊奇,哪个不拍案叫绝,哪个不是脑洞?
再看这两年流行的小说题材——盗墓。
《鬼吹灯》《盗墓笔记》里面的故事,是不是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特别神奇特别有趣?
小说就是要有脑洞,没有脑洞的小说仿佛没有了灵魂!
当然很多朋友可能说了,我不喜欢这些封建迷信的,我喜欢更正能量的,比如《人民的名义》。
我同意《人民的名义》写的也很好,很切合当下热点,也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正义伸张的意愿。
可是这个小说能流行几年?三百年五百年?三十年五十年?三年五年?
《人民的名义》和《三体》哪个能流传的更长远?这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当然是既不关心人民,也不关心时下热点,还全篇都不现实不真实的科幻文学作品——《三体》。
当然,你可以说我不该拿这两个不同题材的作品来比较,它们之间本身也没有可比性。
但我想,我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那就是写小说,一定要有脑洞!不要觉得你想的有多荒唐,有些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不合理的。然后你就不敢写了。
我告诉你,小说就是要荒唐,就是要不合理,就是要敢想,把现实中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小说里面不荒唐,那才是真的荒唐!
最后我们来看看东野圭吾有的脑洞——电脑式心动操作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给人的大脑做手术,将瓜生工业的精细化零件植入人脑,从外部传送电波至人脑,进而达到控制这个人的目的。
这个想法现在看来也不太脑洞啊!
貌似《超人》《少年正义联盟》等等美漫有过这类控制人的桥段,甚至《七龙珠》里的人造人也是改造人,又或者我们中国传说能迷惑人的女鬼、狐狸精,也多少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还是很不一样的,《宿命》这篇故事的背景并不是虚构的,它是以现实世界为背景。
再加上它是推理题材故事,是用一种推理的方式来解释这个有着一定科学依据的实验,以至于这个脑洞就会显得很合理很真实。
红砖医院院长在战后接触到很多头部受伤不死的病人→他发现了很奇妙的现象,通过刺激某个神经能影响和控制病人→后来他去到了研究精细零件的瓜生工业的医疗站→他和瓜生工业的创始人决定通过这个医疗站开发这项控制人的技术→他们找来生活困顿或无家可归的人做志愿者→这些人被做了手术,然后有一天逃走了四个,三男一女→三男有一个当上了议员影响日本政界,另一个是女主的父亲,还一个是男主的父亲。而唯一的女性则是男主的母亲。
以上是《宿命》里所有故事的源头。
对于这个脑洞,我还是服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脑洞,这篇文章不过是一篇很普通的推理故事,最多就是有点费脑子。
可是有了这个脑洞,这个故事一下就不一样了。我已经不在乎凶手是怎么杀的人了,也不在乎命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我满脑子都在想,这玩意儿能实现吗?
往人脑子里植入电子芯片,然后大家用意念,也就是脑电波交流。(当然这个不是小说里的原意,是我的脑洞)
多前卫多时髦多意想不到啊!(想不到推理小说里会有这类元素,还写的像真有这么回事儿似的。)
凶手究竟是谁还有杀人犯的手法是什么,谁还在意?还重要么?
甚至女主到底应该归谁,我都不放在心上了!
一个推理小说里居然藏着这样的脑洞,简直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推理小说还能这么写(扯)!
东野圭吾这么火真是太应该了!
好了,关于小说《宿命》的结构重组就告一段落了。
以后的时间,我会继续整理小说写作的思路,明天我会接着谈唐传奇系列之《谢小娥传》,且看孤单女子如何隐忍复仇。
谢小娥复仇的故事,包含了复仇与猜谜两个元素,猜谜这部分可以算开中国推理小说之先河。
这里是我的日更系列《大周和小说》,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再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