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想法认知升级
过年了,怎么牛逼地回答亲戚们问这些死亡问询!

过年了,怎么牛逼地回答亲戚们问这些死亡问询!

作者: 老人经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0:34 被阅读64次

    今天是大年初一,有读者留言向我请教,如何面对过年期间要走访时的死亡问询。

    我这人,自幼不喜欢走亲戚,但这招,大部分人是学不去的,因为我是天性如此,你注意自幼两个字,一个人只要把一件事坚持几十年,那大家只能适应你。

    上篇文章,经济学这些知识点

    所以,如果你平日里的性格不是这样,到了过年忽然这样,那别人显然会觉得你对人家有意见。

    所以,我们来分析下,让你不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记得曾经有一年,我和我的一个销售俩人开车300多公里去某个城市谈生意,一路上他就给我讲了一个他家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

    这哥们生在乡下,上面有两个姐姐,他比我小一岁。你注意这个细节,我那一代城市里管的都很严,都是独生子女。他居然有两个姐姐,你可想而知他的家庭在某方面的观念是什么。

    这哥们读了985,硕士毕业后去华为海外做了6年回来,他太太是我校友,当时已经在某医院做到领导了。

    这意思就是告诉你,人家也是见多识广的。毕竟也跑过三五十个国家了,世界这么大,基本都看过。

    夫妻双方也都算高级知识分子,显然有自己的见解。

    但是他老妈呢,并没有文化,就像《娘道》里深受荼毒的那样,认为女性存在的价值就是生儿子,那在他老妈眼里,他自然就是混的差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没孩子。

    我前面给你铺垫说他有俩姐姐,就是这意思。他父母当年显然是费了好大劲在那个严打的年代里超生了两次才轮到他,你可想而知这就是他原生家庭的观念。

    但这显然是人家两口子的私事,这事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人家的事业发展节奏,人家的个人诉求以及生活方式。严格来讲,和他妈没啥关系。

    显然,他和他的妈妈在认知层面上,已经完全没法沟通了。说白了,他的妈妈,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他到底在想啥。

    所以,在他妈眼里,村里那些20岁就结婚生娃的,叫成功人士,而他儿子这种其实混的挺优秀的人才,反而是个loser。

    他呢,没法给他妈解释清楚,又成天被老妈骚扰,就不爽,所以开车的路上跟我诉苦。

    这事情我是这么看的,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农耕文化的根基就是人。

    中国一直到改革前,8成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所以说我们是个农耕文化是非常贴切的。

    对于农耕文化来说,最大的财产就是人丁和土地。

    你去看自从秦朝统一的历史就能深刻的理解这一点。人多,就能种更多地,打更多粮食,以多打少,扩大帝国版图。

    所以耕读就这点事。耕地 ,粮多,鼓励生育,所谓读书教你的是管理学。智者治人,愚者治于人就是在给你传达这种思想。

    说白了,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没有科学,因为生产力的价值没被发现,大家一直把人当作唯一的生产力。

    这个思想其实一直延续到现代,人多力量大,人口红利,世界工厂廉价劳动力,都是基于这个几千年的思路延续。

    所以,你想想看,国家层面的认知也就那点水平,他妈都没念过书,显然无法脱离这个几千年的认知体系。

    说白了,你跟人家讲不可以干涉你的自由,不可以干涉你的生活云云,她能听懂么?

    其实这事情不只是落在他妈妈一个人身上,即使今天整个社会里,占人口大多数的认知仍然局限在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儿子和买房子,这是普遍现象。

    说白了,我们只是通过扩招的方式让很多人受了职业或者高等教育。但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认知层面,和印度,非洲,其实没啥区别。

    你现在开课讲生儿子买房子,下面肯定聚精会神;但你开课讲近代文明,估计9成的人都昏昏欲睡。

    第二,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是为了活着。

    我不是在说绕口令,这是两个意思。

    我们国家摆脱饥饿的记忆都只有四十年,80年代之前,大量国民吃不饱是常态。

    所以,你看到盛唐的公主驸马们动辄进献一个菜,耗费万金那是皇室;你看到宋朝歌舞升平那是士大夫;你看到康乾盛世那也是官僚系统。真到民间去看看,唐朝有过吃饱饭的几十年,宋朝离开大都市就吃不饱了,而到了清朝,大都市里也是饥馁的盛世。

    所以,我们的文化基因深处认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

    你今天去看大部分人热衷赚钱,非常正常。没钱的热衷赚钱是因为实际需要,有钱的更热衷赚钱,是因为心理需要。

    很多人明明这辈子都花不光,但是依旧热衷赚钱,因为内心非常的贫穷,他需要的不是用来花的钱,而是用来填补内心缺失的钱。

    换句话说,这就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的根源。这个“饭”吃不了可以存起来,晒成肉干,挂起来,哪怕二百年吃不了也不妨碍他继续追求“饭”。

    但是有些人,他毕竟受到了人类整体文化的熏陶,比如我聊的那个哥们,开眼看了世界。

    当他们两口子开始理解到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那自然会与前者发生冲突。

    所谓吃饭是为了活着,说白了,活的精彩,活的充实才是人家的人生目的,而吃饭,赚钱,只是工具。

    他们两口子已经不像他的父母那样,活着就为了赚钱生儿子,而是反过来了,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享受生命,体验人类的文明。

    显然,这也是一种认知上的冲突。

    所幸这种认知冲突都不算严重,毕竟他们两口子内部认知是一致的。你要知道在中国,大部分夫妻双方的认知是有冲突的。

    也就是所谓的三观不合。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男女青年在找对象的时候越来越看重三观的原因,因为他们发现三观不合是导致不幸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三观不合,是无法矫正的。你通过两个人群的黑粉就能很清晰的看出整个社会里普遍存在这种巨大的鸿沟式的分歧。

    比如高晓松与马未都。

    我认为这俩人虽然一个比我大一轮,另一个比我大两轮,但论思想的先进程度真的碾压80后,甚至90后。

    高晓松是告诉过你,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但他有不赚钱么?

    他其实很赚钱,无论做音乐,做脱口秀还是做大文娱。

    马未都更不必说了,私人博物馆开到很多城市去。

    但你仔细去探究这俩人的内心世界,都非常的宏大。高晓松是玩音乐,玩电影,玩综艺,玩了一切他想要玩的,玩的非常开心,顺便赚了一辈子也花不光的钱。

    马未都是热衷古典文化,热衷文艺,热衷历史,顺便赚了无数件足可以开那么多博物馆的古董。

    你注意这个顺便。人先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玩的特开心,玩的特自在,玩的特投入,顺便,赚了很多钱。

    另一种是苦哈哈的,认为人就是要头悬梁锥刺骨,刻苦刻苦再刻苦,刻苦学习,刻苦工作,刻苦赚钱,拿生命也就是时间去换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去换钱。

    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人是按照价值观来站队伍的,就像我反复多次的称赞过这两位前辈。因为我认可他们的价值观。

    所以很多人称赞我非常刻苦的写公众号,我听了觉得无厘头。因为我在玩公众号而不是在写公众号。

    写文章就像我当年玩暗黑破坏神,玩魔兽一样,你该不会说我当年逃课就是为了很刻苦的在寝室里学游戏吧?

    就像我给你聊投资,始终在聊思考,我们在聊的是一个游戏的攻略部分,有趣的部分,玩游戏的体验心得部分,而不是如何费尽心思的获取游戏币。

    至于游戏币,我们几乎不怎么聊。你几乎看不到我因为赚了而喜悦因为赔了而沮丧。我一句盈亏同源就用算法给你把盈利亏损带过去了。

    这说明我满脑子都是有趣的部分,是算法,是系统,是市场,是人心,是那种曼妙的体验,是那种奇幻的经历。至于游戏币,想起来了看一眼,很多时候,都想不起来。

    这道理太浅显了,你把游戏玩的深入浅出,还怕没有游戏币么?

    你游戏都不会玩,怎么可能有游戏币呢?

    当然,这么浅显的道理,持有另一种价值观的人,依旧无法理解。这就是矛盾,分歧的根源。

    我们今天举了一条例子给你分析了矛盾争执的起源,但很遗憾,我给不出你一个完美的答案。

    毕竟,嘴长在人家身上,你不能不允许人家说你。尤其说你的是亲朋,你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扰。

    每个人都无法要求自己所有的亲朋的认知都高于自己,如果真这样,那说明你自己太差了。而你企图把所有亲朋的认知都拉到能够理解你,这显然不靠谱,孔子都没做到过,凭啥你能做到呢?

    所以,你想明白,当你去企图解释的时候,当你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的时候,其实你都在花费什么?

    你在花费时间。

    生命是由什么组成的?

    时间。

    你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去做一件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有意思么?这难道不会后悔么?

    如果你能想清楚这个道理,你会意识到,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这是做不到的。

    那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你自己对自己满意。

    你做好自己,始终让自己充分的享受到生命里每一秒的精彩,等你走的那一天,你会心怀愉悦,因为你对得起自己。

    如果你整天顺得哥情失嫂意,被无数乱七八糟的声音左右,最终浑浑噩噩浪费了一生,等你走的那一天,一定是充满了落寞,失望与沮丧。

    前者就叫活明白了,后者就叫没活明白。

    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精彩每一天,这才是对所有质询你的人,最好的回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了,怎么牛逼地回答亲戚们问这些死亡问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tvsqtx.html